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

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

ID:9595161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_第1页
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_第2页
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_第3页
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当前,随着英特尔技术的广泛应用,高度发达的网络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之而来的是,正在网络虚拟世界发生的事情,真真切切关联到真实世界中真实的法律问题,当人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时候,却面临着法律调整的空白。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人们以网络为载体和途径,将现实世界中的纠.L.纷和争议通过网络炒作,以维护社会公义的名义,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系列人肉活动,人肉了发虐猫视频的女生,人肉了自杀女博主婚外

2、恋的丈夫,人肉了一夜情的铜须,人肉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的社会关系,人肉了说很黄很暴力的13岁女学生等,有些人肉搜索在当时实现了维护社会道德正义的目的,以社会公审的形式满足了公众行侠仗义的快感,但也有无法把握后果的伤害和恶搞。当人肉搜索成为一种无所不能的手段,就会产生网络暴力,参与者通过各种方式搜索并公开特定对象的个人信息和数据使之成为公共资源,甚至引导现实世界的众人攻击、毁损当事人现实权利。此时,人肉搜索就涉及到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问题。如果不依法规范人肉搜索中的某些行为,这种无序而不合法的人肉

3、搜索不知何时就会降临到包括参与者在内的任何人的头上,且让任何人都维权无路。网络上盛传: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以上这些问题涉及到近年来很热门的领域--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二、法律性质分析  隐私一词来源于美国,即privacy,从private演化而来,意思是指与他人无关的私生活范围,范围广泛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

4、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权利主体享有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领域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方面的决定权,包括隐私的隐瞒权、支配权、利用权、维护权等。  网络隐私权是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表现形式,是指公民在网络中(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享有的个人信息、网上个人活动等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传播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范围包括在网络传输、数据交换等有关网络活动中产生的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涵盖的权利,重点是对网络上个人信息的保

5、护,具有涉及广、传播快、保护难的特点。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NIC)的规定,所谓个人资料,即指姓名、年龄、通讯地址、血型、种族等,还应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如个人文化程度、爱好、职业等。  在人肉搜索过程中,网民利用网络这一平台通过其他网民参与收集特定对象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并提供给大众共享。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参与者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的情况,有些参与者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将其非法公诸于众,有些参与者泄露或公开公民的个人材料或扩大公开范围,有些参与者收集公开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

6、的纯属个人的情况。凡此种种都可能在实施中,侵犯了特定对象的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侵犯了特定对象的合法权益,对于造成的损害,侵权者将会承担民事、行政、乃至于刑事法律上的后果。  三、当前法律的保护  我国是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签署国之一,在《宣言》第12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7条也规定:刑事审判应该公开进行,但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可以不公开审判。  我国《宪法》从基本法的角

7、度对隐私权进行了原则性保护,《宪法》38条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40条规定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因为隐私权及网络隐私权是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出现的新的社会管理问题,我国民事法律对此规定尚需完善。《民法通则》没有关于隐私权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L.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8、据此,司法解释对名誉权的保护作了扩张性解释,将侵犯隐私权视为侵犯名誉权。另外,最高法院在其他的司法解释中,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对涉及隐私权的问题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了民事权益包括隐私权,这是立法的巨大进步。结合先前的司法解释,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