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本思想及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儒家人本思想及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ID:9595848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3

儒家人本思想及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_第1页
儒家人本思想及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_第2页
儒家人本思想及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_第3页
儒家人本思想及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_第4页
儒家人本思想及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人本思想及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儒家人本思想及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摘要:儒家的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为人、待人、治人之道三大方面,强调实际管理中关心人、爱护人,展现“仁政德治”、“和为贵”等思想,有不少可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借鉴之处,如”为政以德”,充分发挥管理职能;重视人,“仁者爱人”、“宽以待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举直错枉”“用人之长、人尽其材”和施行“仁政”等方面。高校辅导员可以在儒家人本思想这些原则性的教导中得到启示,并结合实践,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关键词:儒家人本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一、儒家

2、思想对人的理解。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结晶。儒家学说的立足点是人.即一切努力以人为中心。如:五常的实践者是人,受益者也是人:孝的对象是人,行孝者也是人;祭祀的对象虽然是鬼神,但目的还是为了活着的人!如何做一个好人、贤人、圣人,这是儒家毕生追求的目标。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整日钻研的是如何做一个完人,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翻在《论语·学而》中孔子强调做官的原则是“敬

3、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21孟·子则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在古代汉语中,“人”字的五种涵义为:其一,指人才;其二,指人品;其三,指人情世故;其四,指仁;其五。泛指某些人或自己以外的人。那么,儒家是怎样理解人、衡量人的呢?我们说,儒家所说的“人”主要有三义.即人才、人品、仁。在儒家经典语言中,有时候“人”则特指人才。比如《左传·文公十三年》说:“子无谓秦无人。”网《史记·夏本纪》说:“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所以“人”即人才应该被视为儒家对人的一种看法

4、。在儒家用语中,有时候“人”则特指人品。孟子曾对万章说:“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11这后一个“人”字指的是人品.意思是说:作为善士,不但要和天下的善士为友,而且要学习古人。学习古人,不但要“颂其诗,读其书”,而且要“论其世”,否则就不能知道古人的人品到底如何。在儒家用语中,有时候“人”则特指仁。《吕氏春秋·举难》说:“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这里后一个“人”字指的是仁,与“义”相对,意思是说.君子总是严以律己而宽以待

5、人,这实际上是孔子忠、恕思想的体现,是儒家的一贯立场。在有关“人”字的用法中,人才、人品与仁这三者都体现了儒家一贯的观点,因而可视之为儒家对人的理解。二、儒家的人本思想。孔子的人学思想以具体而又多样化的论述阐述了“人”在现实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应该如何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人格的方式方法,可以这么说,孔子的人学思想就是关于人的发展、人的自我完善的思想,从这一层面上说,孔子的人学就是人本思想。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在孔子“仁”的价

6、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孟子、苟子等儒家思想家的人性理论、“仁政”学说、政治思想大多是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们的“重民”、“贵民”思想就是孔子思想的进一步深化。由于儒家以治国平天下为理想.而实现其理想的必由之路就是努力成为这一理想的实践者。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是个人才,也必须人品好,而这一切又都以仁为前提。人品、人才和仁.这三者既是儒家教育人的内容,也是儒家理解和衡量人的基

7、本标准。首先,有关仁的问题。孔子对樊迟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网孔子对子贡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41这就是说,仁就体现为“先难而后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儒家那里,己也好,人也好,做什么都离不开仁。其次.有关人才问题。孔子对身为季氏宰的仲弓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仲弓问:“焉知贤才而举之?”孔子说:“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孟子对齐宣王说: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日“贤”.

8、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日“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日“不可”,勿听:国人皆日“不可”.然后察之,由此可见儒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第三,有关人品问题。儒家的重要典籍《大学》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所谓的修身.根据学术界的共识,其更多的是指对品德的修养。《中庸》说:“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而孟子“君子有三乐”说.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具足三乐的君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