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佛思想对苏轼的影响——通过苏轼诗词透视其人生观

儒、道、佛思想对苏轼的影响——通过苏轼诗词透视其人生观

ID:9595861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儒、道、佛思想对苏轼的影响——通过苏轼诗词透视其人生观_第1页
儒、道、佛思想对苏轼的影响——通过苏轼诗词透视其人生观_第2页
儒、道、佛思想对苏轼的影响——通过苏轼诗词透视其人生观_第3页
儒、道、佛思想对苏轼的影响——通过苏轼诗词透视其人生观_第4页
儒、道、佛思想对苏轼的影响——通过苏轼诗词透视其人生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道、佛思想对苏轼的影响——通过苏轼诗词透视其人生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儒、道、佛思想对苏轼的影响——通过苏轼诗词透视其人生观【关键词】:苏轼儒家道家佛(释)家思想出世入世外儒内道乐观旷达【题要】:苏轼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又由于浸染释、道的思想而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具体则表现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在诗、文、词诸方面都有杰出成就,又兼精书法、绘画。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诗歌想象力丰富,清新活泼,富有情趣,开诗歌一代新风。他的散文,生动自然,有创造性,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

2、,一扫当时绮艳柔靡的风尚,清新劲健,风格豪放,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然而,苏轼让后代文人普遍热爱,受到他们景仰的主要原因还有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退自如,宠辱不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苏轼那样,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主要用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那么,作为一代名家的苏轼,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首先,良好的家庭环境赋予他深刻的儒家思想。一生的仕途生涯是其实现经世济民思想的重要过程。苏轼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

3、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I><I>#</I></I>8226;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独生子砥励名节。当苏轼21岁离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这时候的苏轼,是怀着大用于天下的雄心壮志的。在此以后的仕途生涯,恰恰是他实现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的重要过程。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士之志。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而且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为此,在王安石

4、新法之初他上书反对,结果被谪至密州。密州之迁是他在仕途上的第一次挫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苏轼是如何对待的呢?我们可以从他在当时写的《江城子<I><I>#</I></I>8226;密州出猎》中略窥一斑。(一)江城子<I><I>#</I></I>8226;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密州是他被谪贬

5、的第一站,对此意外的失落,苏轼并没有颓废不振,相反,他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力求在生活寻找情趣,但就连出猎这一件小事,苏轼也并没有忘记报效国家,还依然把着眼点落在“射天狼”上。从百姓的“倾城随太守”我们不难看出苏轼在当地是卓有威望的。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为有所作为。他在上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上多做实事。他曾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甚至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二座。这正是儒家经世济民思想在他身上闪光的表现。其次,坎坷的任途生涯又令苏轼的思想充满着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自22岁进士以来,苏轼一直在宦

6、海中沉浮。神宗熙宁年间新法实施,苏轼虽然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但不主张遽变,反对“求之过急”,于是接连上书反对,自请外任,先后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处地方官。后因作诗被指为“谤讪”朝廷,在湖州被捕入狱。又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被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哲宗元祐年间,保守派执政,又因反对尽废新法而再度外调。绍圣初年,新党上台,被远贬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儋州(今海南岛),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后遇赦北归,病死在常州。可以说苏轼的一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在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

7、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这虽然是其对政治事业的自嘲,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坎坷的仕途生涯。这样木顾哪谛某渎酥刂孛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8、婵娟。此词比较突出地体现出了苏轼当时的心情,充满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长期以来对佛老思想的濡染使他难以对今后的人生道路作出选择,是继续汲汲于仕途还是激流勇退。既向往“琼楼玉宇”的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