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参止痒洗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蛇参止痒洗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ID:9595915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蛇参止痒洗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蛇参止痒洗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蛇参止痒洗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蛇参止痒洗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蛇参止痒洗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作者:乔立新,张兴国,丁毅,张永恒【关键词】蛇参止痒洗剂;,,制备;,,质量控制;,,霉菌性阴道炎  摘要:目的对蛇参止痒洗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并观察该制剂的临床疗效。方法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将30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分成2组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制剂工艺可行,质量可控;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该制剂组方合理,有稳定可控的质量标准和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蛇参止痒洗剂;制备;质量控制;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院研制的蛇参止痒洗剂(豫药制字Z04070025)

2、治疗霉菌性阴道炎1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处方组成及制备  1.1处方蛇床子190g,苦参95g,黄柏95g,茵陈95g,苍术125g,白矾8g。  1.2制备方法以上6味,加水煎煮2次(10倍,8倍;1.5,1.5h),同时收集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另器贮存;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静置冷藏24h,滤过,加羟苯乙酯0.5g及上述芳香水,搅匀,调整总量为1000ml,灌封,灭菌即得。  2质量控制  2.1性状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液体,气微香。  2.2鉴别  2.2.1理化鉴别取本品2ml,加氯化钡试液2滴,即生成

3、白色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另取本品2ml,加亚硝酸钴钠试液2滴,即生成黄色沉淀(检白矾)。  2.2.2苦参薄层鉴别取本品20ml,加氯仿20ml、浓氨试液0.5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蒸干,残渣加氯仿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参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毫升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实验[2],吸取上述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醋酸乙酯浓氨试液(2∶3∶4∶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

4、照无干扰)。  2.2.3蛇床子薄层鉴别取2.2.2项下苦参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蛇床子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毫升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实验[2],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结果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  2.2.4黄柏薄层鉴别取2.2.2项下苦参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水浴挥

5、发至1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实验[2],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用氨蒸气预饱和15min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结果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  2.3检查[2]  2.3.1pH值应为4.0~6.0(《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附录ⅦG)。  2.3.2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4(《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附录ⅦA)。  2

6、.3.3其他应符合洗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附录ⅠV)。  3临床疗效观察  3.1临床资料本组300例均为我院门诊确诊为霉菌性阴道炎病人,符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1]。年龄21~45岁,平均34.5岁;病程5~120d,平均27.3d。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对照组140例,两组病情、病程、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3.2治疗方法观察组用本品50ml加温开水稀释至500~1000ml坐浴,同时取本品10ml用温开水稀释至50ml,使水温达35~38℃左右,然后用阴道冲

7、洗器送至阴道深部冲洗,1次/d。对照组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后取洁尔阴洗液(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同观察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  3.3评价标准根据症状、体征、分泌物镜检三项指标制定。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白带镜检霉菌为阴性。有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白带镜检霉菌为阴性。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或加重,白带镜检霉菌为阳性。  3.4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3.5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略)  组间比较治愈率差异明显(χ2=6.38,P<0.01),观察组显著为优  

8、4讨论  霉菌性阴道炎属于中医“阴痒”“带下病”的范畴。多为湿热之邪,随经下注,蕴于阴部;或由于摄生不慎忽视卫生致湿邪虫毒内外交合,侵袭阴部,损伤冲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