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的识人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的启示

王充的识人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的启示

ID:9607114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王充的识人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的启示_第1页
王充的识人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的启示_第2页
王充的识人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的启示_第3页
王充的识人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的启示_第4页
资源描述:

《王充的识人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王充的识人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的启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每个领域都形成了一整套相对科学和实用的用人原则和考察制度。但是,面对纷繁的现实世界和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各级管理干部在如何用人方面,仍感到十分迷茫,很多领导者因不能恰到好处地了解下属、任用下属而给事业造成损失。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为人的心理具有一定的隐藏性、独立性、复杂性和可变性。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洞察力,深入研究人的行为特点及行为规律,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否则,势必会造成人才没得到重用而别有用心的奸佞小人却大肆泛滥的局面

2、。在这方面,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就开始对人类行为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的行为学说。例如,在识别奸诈小人上,东汉时期的王充在其著作《论衡》的《答佞篇》中就总结出一套理论和方法,王充的这套识人用人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奸佞小人的行为特点及规律    关于人的本性,荀子认为人性恶,孟子认为人性善。清代的王夫子认为“日生日成”,即人的本性不是天生而成的,而是在新故相推的环境中变化发展的。王充认为,奸佞小人的习性是天生的,贪图名利是其天性,而且佞人奸诈有权术。  1.奸佞小人天性卑鄙贪图名利  荀子在《荀子·礼论》中

3、提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这说明人生下来就是有欲望的,当欲望不能实现时,他不可能就此罢休,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王充认为,奸佞小人天性卑鄙,即使是可以通过正当手段实现自己的欲望,他也会采用卑鄙的方法以达到目的。  佞人知行道可以得富贵,必以佞取爵禄者,不能禁欲也;知力耕可以得谷,勉贸可以得货,然而必盗窃,情欲不能禁者也。(《论衡·答佞篇》)这就是说,奸佞小人明知行正道可得富贵,而他偏要以奸诈手段取得荣华富贵;通过努力耕种收获粮食,勤勉做生意可以发财,而他非要偷盗不可,这都是他的天性所决定的,他的理智难以控制他的情欲。所以,“佞

4、与贤者同材,佞以情自败”,就像“偷盗与田商同知,偷盗以欲自劾也”。佞人即使是和贤人具有同样的才能,但因其天性卑鄙且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所以,身败名裂,自我毁灭。  另外,奸佞小人的天性是贪图名利,做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名利。  “义动君子,利动小人。佞人贪利名之显。”  “佞人求利,故不毁人。苟利于己,曷为毁之?苟不利于己,毁之无益。以计求便,以数取利,利则便得。”  这说明奸佞小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他所采取的所有伎俩、术数,都是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佞人奋斗的最终目标。  2.奸佞小人奸诈有权术  奸佞小人颇具才智,很善于搞“

5、术数”,常常能揣摩君主的心事而加以迎合。所谓“人主好辨,佞人言利;人主好文,佞人辞丽。”所以,君主很难察觉佞人隐藏起来的坏心思,他比直接跳出来的谗人更难以分辨和对付。  佞人与谗人,虽然他们都是小人,嫉贤妒能是他们的本性,但是,“谗人无诈虑,佞人有术数。”这就是说谗人诋毁别人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佞人的坏心术却是深藏在心中,很难分辨。所以,人君均能识别谗人,远离谗人而亲近贤者,而很难识别佞人,将佞人与贤者区分开来。  总之,从王充的分析我们得知,奸佞小人往往心术奸诈,利欲熏心,个人的名利是他最终的奋斗目标。所以,在现代管理中,凡是自私自利、利欲熏心之人,即使

6、是巧舌如簧也应该防备。    二、王充用人思想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奸佞小人    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要想准确用人,首先要能准确识佞。王充在《论衡·答佞》中说:“九德之法,张设久矣。”而“居国有土之君”,“常有邪佞之臣与常有欺惑之患”。意思是用九条道德标准检验行为的方法虽然已经设立很久了,但是掌握权力的君主却常常受奸邪佞臣蒙蔽,给国家带来祸患。因此,拥有一双犀利的慧眼准确识佞,不仅是古代帝王迫切需要的,也是当今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两千年前王充的识佞之道,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佞人与贤人之别在于“言合行违,名盛行废”  

7、“夫贤者,君子也;佞人,小人也。君子与小人本殊操异行,取舍不同。”佞人很善于巧言谄媚、“隐情匿意”,“以计求便”、“以数取利”。因此,王充提出必须“以九德检其行,以事效考其言”,这包涵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看其言论与办事的效果是否一致。这里,王充重视的是言行的一致性。他认为,一个人的实际德行和名声即使都很不错,但办事的效果也会有失败,即“实名俱立而效有成败”。只有那些言论符合先王之道,而“行不合于九德,言不验于事效”,“名盛行废”的人,才是佞人。其二,看其言行前后是否一致,即“推其往行以揆其来言,听其来言以省其往行。”其三,看公开与背后的言行是否一致,“

8、观其阳以考其阴,察其内以揆其外”。通过“考乡里之迹,证朝庭之行;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