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音乐教育的萌芽时期

试析中国音乐教育的萌芽时期

ID:9610156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试析中国音乐教育的萌芽时期_第1页
试析中国音乐教育的萌芽时期_第2页
试析中国音乐教育的萌芽时期_第3页
试析中国音乐教育的萌芽时期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析中国音乐教育的萌芽时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析中国音乐教育的萌芽时期内容摘要:文章指出,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开始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是随着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化而开始的。从学校音乐课教师基本上由西方人士担任,到“学堂乐歌”时期之后,音乐教师多为国人自己担任,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自此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爱国主义也成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此,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得以确立。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萌芽学堂乐歌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外来经济、文化的冲击,使中国国内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等政治经济革新运动

2、均以失败告终,却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的发展,其在教育上的重大突破有两点:兴办学堂教育,废除科举教育制度。  1840年后,西洋教会渐渐传入中国,教会学校、教会音乐、唱诗班等为中国带来了外国音乐作品、西方音乐理论与西洋乐器。1842年,香港马里逊学堂开设了音乐课,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始。此后,崇信义塾(1845年)、上海清心书院(1861年)、登州文会馆(1872年)、鹤龄英华书院(1881年)、汇文书院(1890年)、中西女塾(1892年)等学校先后创建。这些学校都开设了音乐课,但由于多数为西方(如英、法、美等国)人士创办,故音乐教师也多为西方人士。  20世纪中

3、国的音乐教育进入了“学堂乐歌”时期。“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也与西洋音乐的传入有关。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或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我国东渡日本的爱国知识分子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忿等,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校音乐教育的经验带回中国,为“学堂乐歌”在中国的植根拉开了序幕。  此后出现的经正女塾(1898年)、养正书塾(1899年)、务本女塾(1902年)、启明女校(1904年)、江苏师范学堂(1904年)、大通学堂(1905年)等,基本上实现了音乐教师由国人自主任教,这一现象标志着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了自主发展期。  “学堂乐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唱歌,课堂伴

4、奏的乐器多为钢琴和脚踏风琴,由于钢琴价格过于昂贵,只有少部分学校购置有钢琴。随着乐歌活动的发展和西洋乐器的传入,课外音乐活动也得到发展,许多有条件的学校组织了铜管乐队、合唱队等。由此可见,此时的学校音乐教育已经由单一的唱歌教学转向多样的音乐活动方式。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发展是在学堂乐歌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的,它丰富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为后来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开端,它对我国近现代学校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堂乐歌”的发展使音乐课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后来的学校音乐

5、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美育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从此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2.“学堂乐歌”采用的是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模式,而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体系实际上是借鉴了欧美学校的音乐教育体系。学堂乐歌的发展其实是引进了欧洲近代音乐教育体系,使中国音乐教育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  3.“学堂乐歌”促进了西洋音乐的传入。西方音乐文化知识、乐理知识、五线谱、西方器乐(如钢琴、铜管乐器、脚踏风琴、弦乐器等)、西方音乐的表演形式(如音乐会、合唱、管弦乐演奏、军乐演奏)、声乐和器乐的演唱演奏法、音乐教学法等均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这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自“学堂乐歌”

6、开始,集体唱歌的形式成为学校音乐课的一种主要教学形式。集体唱歌的形式适于抒发群体的思想感情,易于造成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这对培养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随着“学堂乐歌”活动的开展,教材的建设也得到发展。在当时出版的音乐教材中,大多数是声乐教材,也有一些音乐理论教材,如有关基本乐理、和声法、音乐教育论、声乐及器乐教学法等教材。可以说,从“学堂乐歌”开始,我国第一次有了正式出版的学校音乐课教材。  6.作为音乐课教材,“学堂乐歌”将教材的教育性、思想性摆在了首要位置。大多数的乐歌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思想,以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还有一些歌曲是宣传科学知识、

7、反对迷信。这些教材注重教育性、思想性,注重音乐教育活动的“育人”功能,一直到现在对学校的音乐教育还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7.随着“学堂乐歌”活动的广泛展开,学校需要一大批音乐教师,这也促进了音乐教师队伍的发展,造就了我国第一支现代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教师队伍,这对后来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师资力量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1907年3月8日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中国政府第一次在教育法规文件中将音乐课列入学堂课程中。  19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