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新时期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ID:9615964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新时期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_第1页
新时期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_第2页
新时期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时期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新时期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创新发展是引领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与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制胜法宝,任何时候不能丢弃。法学教育亦应秉持改革与创新精神,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的法律工作者。  一、法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实践性的缺失  法律与经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法律就是解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因此,法律有着很强的社会融合性。传统法学教育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往往通过课堂讲授,带领学生了解课本知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践性不强。法律是应用科学,是

2、用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不仅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实践性的缺失,会造成知行脱节,不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课堂虽然也有一些实践课程,如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法律实习、模拟法庭等形式,但是实践型教育模式并未形成系统化与常规化,难以保障应有的教学效果。面对新时代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所提出的高要求,法学教学更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增强法学的实践性与实用性。  (二)教学方法的单一  传授教学方法比传授知识本身更有意义,同样的知识构成,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来授课,往往

3、会事半功倍。课堂讲授是教师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授课方式,尽管多媒体教学方便了教学工作,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太大的改观,学生更多的是坐在下面听着、记着。为了培养法律实务应用型人才,在大学课堂中,就应该平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将所有知识与学习中、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三)批判思维能力不足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精神是学习法律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

4、。批判精神是勇于质疑、敢于说不的精神,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精神。学生一旦缺乏批判精神,就可能会缺乏学习法律的激情与兴趣,甚至会随波逐流。法学教育不仅是教授给学生目前的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剖析问题能力。社会瞬息万变,法律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相应调整的,如果缺乏批判精神,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时代脚步,就会陷入被动。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批判的精神,并养成一种学习习惯,是法学教育值得深思的。  (四)职业教育的缺位  法学本科学生毕业后为了顺利就业,都会选择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是以后从事法律相关职

5、业必须通过的考试。为了本文由.L.收集整理最后通过司法考试,有些学生甚至会报一些法学培训班,或者会通过减少上课出勤来复习司法考试,影响了正常教学。法学教育不仅仅是为国家培养专业法律人才,更多地是通过法学教育,让学生形成尊重法律、信任法律的信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法学教育除了要培养法学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法治精神,创建他们的法学价值观。因此,法学教育中也应该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订立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达成学习与就业之间的对接。  二、法学教学改进的方向  (一)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模拟法庭是

6、法学教学中设置的实践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了解案例的实际操作流程,然而,模拟法庭的非常规化,并且所选案例脱离学生日常生活,使的模拟法庭多以表演为主,形同虚设。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与客户,更能督促和鼓励学生对其实践经验和法律职业的价值和责任得到认同。可以组织学生定期以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真实案例来组织小规模的模拟法庭,通过小规模的团队工作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能力水平做出评价。  志愿者活动也是很好的接触实际生活的方式,定期到社区宣传法律并帮助居民解决实际法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法院、

7、律所等机构进行实习或交流活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打了基础。  (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有些高校已经开始通过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例如,有些高校设立学术沙龙,针对最新的法学理论观点展开讨论,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交流学习心得,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有些高校设立读书会,让学生自主决定要看的书目,之后在读书会上探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等。这些学习方法,作为传统法学教学的补充,让学生决定自己感兴趣或疑惑的东西

8、来深入探讨,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将批判精神融入到教学中  一味地强调学生缺乏批判精神是不负责任的,作为教育者应该首先从自身出发,将批判精神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批判并不是无理无据,批判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只有夯实的法学基础,才能形成理性地批判。法学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