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构建研究——从scp到dim

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构建研究——从scp到dim

ID:9616611

大小:6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4

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构建研究——从scp到dim_第1页
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构建研究——从scp到dim_第2页
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构建研究——从scp到dim_第3页
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构建研究——从scp到dim_第4页
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构建研究——从scp到dim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构建研究——从scp到dim》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构建研究——从SCP到DIM 摘要:随着现代产业分工的精细化与企业间关系的网络化发展,产品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企业簇群与企业簇群之间的竞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引入产品价值网络的概念体系,试图在整合、修正传统SCP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模块化理论的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DIM”分析框架,以期从立体多维层面实现对现代产业组织结构、行为、绩效的更为全面研究。  关键词:产品价值网络,产业价值网络,SCP,DIM  一、引言  本文通过引入“产品价值网络”的概念,运用价值模块工具,构建一个兼有多个价值网络、多个市场、多个产业的DIM解

2、释框架,以推动单维的SCP范式转向多维的DIM范式,以期系统解决传统的SCP产业组织分析范式的不足。  “产品价值网络”,即在产品内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价值网络中虚拟资源的整合以实现产品价值创造的过程。包括围绕产品内分工展开的工序分解、市场分层与围绕价值网络展开的虚拟资源整合两个层面。  (1)产品内分工层面。即从产业链视角,在既定的产业内,根据最终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外包,从而形成若干相互联系的最终产品和中间品市场。该方面强调同一产业内的纵向(及横向)多层市场,而市场间存在产业链的联系。所以,“产品价值网络”指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多个市场的集合,从狭义上指特定最终产品的“产品价值网络”;从广义上指

3、在同一规则体系下生产的“最终产品”所构成的“产品价值网络”束。由于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知识化的作用,全球产业组织结构的竞争效率正让位于垄断效率,“三的法则”已经在多个产业中所体现(冯丽,李海舰,2003),产业内的发包商(产品价值网络的实际控制者)数量有限,相应的产品价值网络数量遵循“三的法则”。  其中,IDk为K产业,Mij为处于第i阶段的第j个中间品(或最终产品)市场。  (2)价值网络(Value-aker)指代节点企业、中间品企业。  VN=D+I+M      (3)  其中,D、I与M分别指某一规则体系下该类最终产品的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与模块制造商。  (1)规则设计商(D

4、)。是拥有最终产品制造的核心知识,为模块体系提供一个旨在既保证模块间的独立性又保证功能一体化的框架性规则(兼容性标准)的企业。就“产品价值网络”而言,最终产品的规则设计商,根据市场需求、产品物理逻辑的技术结构特征,制定一整套相对稳定的“规则体系”或“标准体系”,可能涉及生产规则、消费规则与商务规则。规则设计商通过规则体系获得了包括品牌、商誉、市场准人、客户关系和社会资本等基于体系的优势(罗珉,2006)。规则体系、技术标准直接决定着界面的标准化。比如,在汽车产业,存在两种旨在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动力技术“规则体系”——“混合动力”规则与“柴油动力”规则,前者由日本丰田所主导,后者主要由德国大众所

5、主导。  (2)系统集成商(I)。与零部件企业或模块制造商相对,系统集成商通过制定适当的任务结构与“界面规则”,确定模块的规模、功能,在实现各功能模块链接的基础上完成网络价值流的虚拟整合。系统集成商位于规则设计商与模块制造商之间的位置,既承担了规则设计商的部分职能,又需要实现网络资源的实体整合。其主要负责零部件等功能模块的采购、整合、调试与检测,位于产业链中生产阶段的终端,充当“产品价值网络”的“网络价值”创造主体,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3)模块制造商(M)。模块制造商位于产品价值网络的最末端,是价值网络的基础单元,其拥有一定的基于资源、区位或规模的优势(罗珉,2006),包括专

6、用(Special)模块制造商和通用(General)模块制造商两类。模块制造商只能提供满足某一(或少数)产业链环节的功能模块;同时,价值模块间关系更强调子系统之间的平行立体网状结构(朱瑞博,2004)。据此,模块制造商的具体表示如下:,其中,表示专用模块制造商向量,表示通用模块制造商向量,与均为多维向量,其维度i、j由系统集成商制定的界面治理规则决定;向量长度由中间品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等因素决定。专用模块为某个系统集成商所特有,无法与其他系统集成商的界面标准相匹配;通用模块可与多个相似的界面标准对接,实现跨网络匹配。  2.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静态关系)  (1)要素间的整体关系。由于产品

7、价值网络三个要素在价值网络、产品内分工中存在位置、功能的差异,表现出三者之间的静态关系结构,即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立体网状关系结构。在此网状结构中,规则设计商居于中心位置,一个或少数几个系统集成商居于核心层,大量的专用模块制造商及通用模块制造商居于产品价值网络的外围层(见图1),三要素之间表现出准科层关系。三要素相互依托、协作,共同完成某类最终产品的价值创造,并且依靠深度分工专业化与协作社会化、网络经济性实现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