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

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

ID:9619478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_第1页
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_第2页
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  一、西藏县域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西藏县域经济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西藏县域改革首先从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入手。1979年至1984年,主要贯彻中央召开的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免征农牧业税,休养生息。1984年以来,在农牧区实行“两个长期不变”政策。调整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各县在坚持“两个长期不变”政策前提下,摸索出一些适合本地特点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  1989年10月中央及时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西藏问题,形成了十条意见,中央这次会议,对于纠正西藏工作一度在认

2、识上和实践中出现的偏差,对于稳定局势、安定人心起了关键的作用,从根本上扭转了西藏局势,使西藏工作步入正确的轨道,实现了新时期西藏工作历史性转折。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深刻指出“决不能让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也决不能让西藏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会议明确了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战略任务。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提出“按照总体上与全国框架一致、体制衔接、积极稳妥、循序渐进、适当变通”的原则,着眼于建立市场经济新机制。并对西藏的进一步发展,采取新的优惠政策和特别的扶持措施。  2001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了西藏工作的成就和

3、经验,分析了新世纪初西藏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促进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使西藏县域经济迎来了又一次大发展。  通过20多年的改革,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并带动了工业、建筑、运输、商业、服务业的兴起,城乡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使社会分工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效地改变了农牧区单一的经济结构,走上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推动了农牧区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轨,使县域经济基础不断加强和巩固。  (二)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西藏现有72个县(含县级市,不含市辖区),其中包括农业

4、县、牧业县,半农半牧业县、边贸县等区域经济类型。县域经济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2001年,全区总人口为253.7万人,县域人口为239.43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94.4%;全区GDP138.73亿元,县域GDP为130.97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94.4%。全区工业增加值11.03亿元,其中96%以上是县域工业增加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县域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藏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75元上升到2001年的5300元左右,增长了14倍多;农牧民人均纯收人也由1978年的175元升至2001年的1404元,增长了8倍多。纵向比较成绩显著,横向比较差距

5、较大。1999年,全国2109个县中,GDP超过100亿元的共有59个,其中广州南海市GDP达到306亿元,江苏江阴市达到300亿元。GDP超过50亿元的县共有270个,西部地区有19个县,仅占总数7.3%;GDP超过20亿元的县东部沿海省市占71%。按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等份分组,在竞争力最强组中,西部地区的县占5%,东部地区占80%,中部地区占15%;竞争力最弱的组中,西部地区的占81.7%。东部地区占4%,中部地区占14.3%。2001年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为:GDP平均为2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1亿元。西藏阿里地区7县财政收入总额仅为0.28亿元,那曲10县财政收入总额为0

6、.46亿元,昌都11县财政收入总额为0.51亿元,山南12个县财政收入总额为0.69亿元;日喀则18县财政收入总额为0.76亿元,林芝7县财政收入总额为0.54亿元,所有的县远远没有达到平均规模。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西藏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西藏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与其地理特色与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因此研究和发展西藏县域经济,必须找准西藏县域经济存在问题的根源。我们认为西藏县域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西藏县域经济竞争力差  1、西藏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客观制约因素及其分析  西藏县域

7、经济发展的客观制约因素突出为: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始终是制约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二是县域市场发育严重不足,市场经济难以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三是环境约束是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棘手难点;四是政策因素导致发展的不平衡。  (1)基础设施是制约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经济发展必须以基础设施的充分供给为前提条件。基础设施的供给充分,有利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经济规模的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