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引桥施工图设计2

开题报告--引桥施工图设计2

ID:9625917

大小:4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4

开题报告--引桥施工图设计2_第1页
开题报告--引桥施工图设计2_第2页
开题报告--引桥施工图设计2_第3页
开题报告--引桥施工图设计2_第4页
开题报告--引桥施工图设计2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引桥施工图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引桥施工图设计课题类别: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全称):土木工程(桥梁工程)指导教师: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1.熟悉桥梁设计的整个过程,加强对规范手册的了解和应用;2.掌握桥梁的基本概念,增强综合运用各种所学知识的能力;3.提高桥梁结构分析能力和运用电算能力,使用商业软件或者其他计算程序;4.提高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水平;5.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

2、综述):由于本桥为设计跨径260m的引桥,采用斜拉与悬索桥方案均不经济,并且地基及周边环境地质条件不是很好,所以也不适于采用拱桥方案,因此在这里选取梁桥与刚构两种桥型。考虑到主梁的受力,由于刚构桥墩梁固结,次内力较大,对主梁受力不利,因此选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方案进行设计,下文将介绍其发展概况及趋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概况:随着交通运输业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行车平顺舒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伸缩缝的悬臂梁和T型刚构桥均难以满足这个要求,超静定结构连续梁桥以其结构刚度大、变形小、伸缩缝少和行车平稳

3、舒适等突出优点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的适用跨径在15-30米之间,当跨径进一步增大时,结构自重产生的弯矩迅速增大,混凝土开裂难以避免,于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十年来,连续梁结构体系已成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主要桥型之一,在40~200m的范围内,与其他结构体系比较,常成为最佳桥型方案。国外,这种桥型的桥梁在整个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修建总数中,已从1948念的1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40%~50%左右,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国内,从70年代开始才采用这种桥型,起步虽较迟,但近年来开始迎头赶

4、上,跨径已从开始的40~70m发展到300m以上。随着跨径的不断增长,我国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上也越来越成熟。在施工中主要采用悬臂浇筑法,梁体从墩上平衡向两边悬臂现浇伸出。为保持梁体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梁体临时锚固在墩上或在墩旁立临时支架增设支撑点,然后现浇合拢段转换成最后的结构体系。如何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保证合拢段施工顺利进行,体系转换是关键因素。我国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此外,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提供了自动化程序较高的电算程序。我国发展大跨径的预应力

5、混凝土连续梁发展趋势:1、为了避免配束过多而增大箱梁构造尺寸,混凝土保护层难以保证,密集的预应力管道与普通钢筋层层迭置又使混凝土质量难以提高,要发展大吨位的锚固张拉体系;2、在一切适宜的桥址,设计和修建顿梁固结的连续—刚构体系,尽可能不采用养护调换不易的大吨位支座。3、充分发挥三向预应力的优点,采用长悬臂顶板的单箱截面,即可节约材料减轻结构自重,又能充分利用悬臂施工的方法的特点加快施工进度。一、设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拟采用的途径(研究手段):1.设计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截面的钢筋配置;(2)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和

6、位移的计算;(3)结构尺寸的合理拟定。难点:(1)成桥状态下的结构分析;(2)施工过程结构受力状态的正确模拟。2.拟采用的途径设计手段:(1)正确使用桥梁计算软件(Autocad、Midas等);(2)设计参考图(标准图、设计图)(3)正确使用规范和手册。技术路线:(1)合理选择桥型,正确拟定结构尺寸;(2)根据桥型特点和施工条件,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3)用桥梁设计软件准确计算整个施工过程及成桥状态的受力;(4)再施工的每一个阶段,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临时荷载等因素对成桥的影响;(5)计算活载和荷载组合,合理

7、配置钢筋;(6)通过适当的手算来检验点算结果的正确性。3.方案比选本次设计拟定了两种方案,分别是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依据(1)设计跨径:260m。(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3)桥面净宽:净—20m。(4)通航等级:无。(1)不考虑地震及漂流物撞击作用。方案一: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5×52m五跨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主梁为矩形箱梁,根据经验公式,梁高一般为跨径的1/12~1/17,取梁高为3.5m;两侧悬臂长度与两腹板间距之比为1:(2.5~3.0)时横向受力状态较

8、好,取悬臂长度为4.2m,两腹板外边缘间距11.6m(悬臂与腹板长度比为1:2.83);悬臂端部设置防撞墙,端部厚度不小于20cm,悬臂端部厚取25cm,悬臂根部厚60cm,顶板厚取30cm;支点处底板厚度一般为主跨的1/140~1/170,主跨为52m所以底板的取值范围为30.59cm~37.14cm,底板厚度取35cm,跨中处底板厚度可按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