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ID:9627845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_第1页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摘要:“十一五”规划中不仅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并对主要耗能产品和耗能设备也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为确保“十一五”目标的实现,一场“节能减排”风暴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掀起。将依据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弹性。能源消费强度以及单位产品能耗三个指标对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国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能源效率;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单位产品能耗    1 引言及  3.2 单位产品能耗国际比较  工业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最大的用户,

2、比例达70%左右,在工业部门内部,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几大高耗能行业又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2001-2003年全社会能源消费增加量的1/3来自于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故重点研究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的能源效率。  1990年到2007年,除了原油加工综合能耗有所上升外,大部分单位产品能耗都有明显下降,其中水泥、建筑陶瓷等的综合能耗下降幅度均达到30%以上,铜冶炼综合能耗的下降幅度高达64%;火电供电煤耗综合能耗下降幅度也达10%。  我国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3、我国能源密集产品能耗,与国外的差距明显缩小。火电供电煤耗差距由28.6%下降到20.51%,钢可比能耗由58.5%下降到15.6%,乙烯综合能耗由84.4%下降到59.62%。尽管差距有所缩小,2004年工业内部七个行业(电力、钢铁等)的16种产品的能耗指标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多用能源2.64亿TEC,除电力行业外,六个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制造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80%,因此,努力降低重点耗能产品能耗对提高整个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4 建议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挖掘经济结构

4、推动中国能源强度下降的潜力研究显示,经济结构对中国的能源强度的下降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影响中国能源效率改革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增长模式。  ①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来降低能源强度的潜力还有待挖掘。因此,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增一长方式,逐步调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特别是依靠技术进步逐步提高传统工业的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和分工,逐步减缓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②通过政策导向和经济手段,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节能机制。完善促进节

5、能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措施,鼓励节能公司的建立,利用市场竞争推动节能。  (2)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  效率因素(即技术进步)是中国的总体能源强度和制造业能源强度下降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下措施: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发挥先进技术在节能中的特殊作用,加大节能技术的投入力度,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为节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设备保障;积极实施技术改造,促使装置规模大型化、节约化,大幅度降低终端能源的消耗水平。  (3)加快制定和完善节能政策

6、和环境政策,保证政策的执行力度。  单从经济此必须提高政府能源管理部门的决策效率,充分发挥政府基于市场的宏观调控对节能工作的引导和推动,保证政策的执行力度。政府应明确指定能源管理的牵头部门,避免管理职能的重复和交叉,协调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长期战略与短期发展的关系,以利于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节能的促进作用。继续实行鼓励节能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管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