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民主宪政法律思想刍议

宋教仁民主宪政法律思想刍议

ID:9630980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4

宋教仁民主宪政法律思想刍议_第1页
宋教仁民主宪政法律思想刍议_第2页
宋教仁民主宪政法律思想刍议_第3页
宋教仁民主宪政法律思想刍议_第4页
宋教仁民主宪政法律思想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教仁民主宪政法律思想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宋教仁民主宪政法律思想刍议论文联盟.L.编辑。 摘要:作为同盟会主要领导的宋教仁,曾在民国政治舞台上活跃一时。在他短暂的生命旅程里。基于自己对西方宪政思想的深刻了解和对中国国情的把握,提出了政党内阁制、独立的行政裁判制度、折衷制下的地方自治等一系列民主宪政思想。  关键词:宋教仁;政党内阁;行政裁判;地方自治    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1882年生于风景如画的湖南省桃源县上香冲。桃源风景虽美,但地处偏僻,因此宋教仁少年时期并没有多少机会接触新思想,但这并不妨碍他关心国家大事。17岁那年,人漳

2、江书院肄业,“即不务章句而深思夙悟,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平时喜刑名法纪舆地诸籍。”漳江书院的学习使宋教仁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04年,他与黄兴在长沙创立华兴会,并积极筹划起义。但举事不密,导致第一次湖南起义失败。起义失败,为了躲避追捕,宋教仁只能东渡日本。在日学习期间,他浸淫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政思想,并协助孙中山创立了同盟会。1911年回国后,继续为推翻满清而呐喊助威。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他起草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等职,并为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告。满怀理想的宋教仁,由于

3、积极倡导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个人专制,所以为袁世凯所不容,终于1913年初为袁党暗杀。  虽然在民国政治舞台上生命短暂,但宋教仁的法律思想,尤其是其民主宪政思想,犹如黑夜流星。划破天际的漆黑,照亮了时人的心。综观起来,宋教仁的法律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党内阁制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大地就日益沉沦不振。英国用鸦片和坚船利炮轰开天朝国门之后,列强蜂拥而来。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列强之侵略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日益困苦。面对深重的国难,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开始“睁眼看

4、世界”,积极研究西洋各国的文化器物,并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口号,洋务运动也由此而兴。只可惜,器物之变并不能拯救当时的中国,区区大清甲午一战败于蕞尔小国日本即是明证。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西太后在狼狈西逃中终于颁布变法上谕,由此也开启了道术之变的变法修律等革新活动。时隔五年,清廷开始以仿行宪政为名的预备立宪活动,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外国宪政,准备“立宪”。面对清政府的立宪骗局,宋教仁基于自己对西方宪政的深刻了解,在《清太后之宪政谈》、《钦定宪法问题》、《中国古宪法复活》等文中,对清政府的

5、立宪骗局予以无情的揭露和讽刺。除此之外,他还积极筹划革命,时刻准备推翻满清,以期将来能建立共和之中国。  1911年秋,就在宋教仁回国的当年,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武昌起义的爆发,为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清王朝敲响了丧钟。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使宋教仁的学识和抱负有了用武之地。宋教仁以其深厚的法律知识,一夜之间就起草了一部《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共分总纲、人民、都督、政务委员、议员、法司、补则七章60条。《鄂州约法》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和“天赋人权”为思想基础,采纳了三权

6、分立的组织原则,详细的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权利。虽然武昌起义为革命党首倡,但在当时,革命党的实力实在微弱,不得已只能由黎元洪出任都督。为了团结旧官僚,宋教仁在这部约法里并未采纳责任内阁制,而是以总统制代替。但是后来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深入,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出台后,同盟会在商讨政府组织方案时,孙中山等人极力倡导美国式的总统制,“惟宋始终坚持内阁制,中山先生力持不可,黄亦劝宋取消提议,宋不为所动。”宋教仁之所以极力主张责任内阁制,不仅是因为他对时局的洞察,而且与他一贯坚持的民主共和理念息息相

7、关。在宋教仁看来,在一个民主国家里,“政治的权威是集中于国会的”。而且就同为民主制的总统制和内阁制而言,内阁制有总统制没有的优点,因为“盖内阁不善而可以更选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变易之,必致摇动国本”,所以“此吾人不取总统制,而取内阁制也。”责任内阁制的提出。表明宋教仁不仅对宪政精义有着深刻的了解,而且他的这一主张也出自他对当时中国实际情况的考量。  革命党人的起义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革命成果大都落人旧官僚手中。对于当时的这种现状,宋教仁曾经为自己未能领导武昌起义,“致使大权落入黎元洪之

8、手而悔恨不已,后来他极力劝黄兴在南京开辟新天地,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的初期又积极策动推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他自己担任执政,其目的都是为了削弱黎元洪的影响,挽回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失去的权力”,所以宋教仁极力倡导责任内阁制,目的就是“使中央政府的实际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革命派手中。”但在当时,宋教仁的主张却遭到了大多数同盟会会员的反对,终究没能成功。虽然如此,在革命党人确定袁世凯将出任大总统时,在随后起草颁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里,政体形式正式采纳了责任内阁制,此举目的就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