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社会性质和汉字发展简化论之谬

文字的社会性质和汉字发展简化论之谬

ID:9631529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文字的社会性质和汉字发展简化论之谬_第1页
文字的社会性质和汉字发展简化论之谬_第2页
文字的社会性质和汉字发展简化论之谬_第3页
文字的社会性质和汉字发展简化论之谬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字的社会性质和汉字发展简化论之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字的社会性质和汉字发展简化论之谬 语言和文字是社会最重要的传递信息的工具。如果没有语言,很难想象一个社会怎么会存在。而如果没有文字的发明和运用.人类社会就不可能集累知识、传授技术和发展文化。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给予文字以高度的评价。认为铁的发明和文字的运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语言是一种声听符号,声音出口就消失,无法传之久远。文字是视形符号恰恰可以弥补声听符号的不足。因此,人类就把原来是图画和用物体记事这种可以留传久远的事物,逐渐发展成为符号化了的文字。文字的社会基本性质就是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之久远。语言是无法完成这一伟大任务的。因为声音的历时性十分有限,它的共时性同样也十分有限。而且随

2、着地域的变化它也产生无法遏止的变异。中国有句俗话说“十里不同音”。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就全中国而言,不但在六大方言区之外还有数不尽的地方方音。如被划定为北方官话区的长江以北并包括云、贵、川的广大地区,如果大分至少也可以省、市分为京、津、冀东、冀南、豫、晋、陕南、陕北、川、东北、鲁西、胶东、鄂等等许多方音区。再细分,县、乡的语音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文字正是弥补了声听符号这种不足的另一类社会信息符号。汉字就是世界上惟一的拼形表意文字。她因为不完全受语音变化的束缚,所以才可以纵横三万里、上下五千年通行无阻。当中国国威强盛之时,整个东亚的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都在使用她。至今日本还保留了1945个文部省审定

3、的规范汉字。由于文字具有如此的传递久远的性质。她也就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改变她的形式也就动摇了她的文化的基础。所以,在世界上只要一个文字系统成熟之后,就只能增新而不能改旧。前苏联横霸一时的马尔学派,在他们打击汉字,帮助在前俄罗斯侵占中国的广大土地上推行俄化,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当他们要改革俄文字母的时候,就被斯大林批判了。斯大林对马尔学派的批判就是他生前最后一本著作《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遭到斯大林的批判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马尔学派的下埸是不言而喻的。当时,就连吴玉章也不得不跟着做出深刻的检查。  从五六年起,中国也终于把自古以来就在非正规埸合下使用的信手字、简笔字、手抄字,正式

4、代替了正规场合使用传承了一千多年的楷体汉字而名之曰简化。当时的简化字共515个。64年又偏旁类推简化了共2238个。因为汉字的常用字也不过三、四千个。一部《红楼梦》总共只使用了四千二百个不同的汉字。所以,汉字简化的结果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对于我们这些当时已读完大学的人来说,不啻又成了半文盲。所幸简化字中的许多字,在平时的手写字中就见过或使用过,所以,还能勉强应付。但对于新一代人就等于和56年以前的一切.L.编辑。  不过,也有一些文字学家误读了古书,把《说文解字叙》中的一段话作了错误的理解。这段话说:“及宣王太史籀箸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分为七国,……言语异声

5、,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奏同之,……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滌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戌,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在这段话中涉及文字演变的有两处。其一是大篆亦即籀文变为小篆用了“或颇省改”四个字;其二是由小篆改隶书用了“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于是一些文字学家们以为省改和约易就都是笔划的简化了。其实,文字字体书写的变化与书写工具的变化有很大关系。甲骨文是用刀刻的,所以直划远多于曲划或弯划。至大篆时,已有硬笔出现。(传统的“筆”,竹字头下的“聿”在甲骨文中就像一支手拿着一支硬笔,不过后来把向下笔的竹叉改为两个横划罢了)所以

6、,现在考古发现的战国简和秦简规整的直划和弯划、曲划、圆划就多起来。到汉简时已有毛笔出现,所以才有了粗细不一的笔划。那么既然通过我们的调查小篆比大篆的笔划增笔多达60%而简笔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则“省改”显然不是指笔划的增减。1934年徐文镜编的《古籀汇编》之凡例中称“本编说文提行字为2445字……古籀重文27772字”这也就是说每个字有十多个字的异体重文。许慎当时或者看不到这么多的重文。但是,五、六个总是有的。所以他才说“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或‘颇省’……。此处的“颇省”显然是指不与秦文合的大量的异体重文。至于“改”则完全因为李斯是位硬笔书法家。小篆完全出自他的手笔,他对大篆的字形有较大的改动。许

7、多直笔都改为圆曲的笔形。这就是“改”的实义。把上下文放在一边单独孤立地把“或颇省改”定位于笔划的简化,这是误读古书的一大谬误。是有意还是无意只好付诸公论了。  至于小篆改为隶书的“以趣约易”,更是成为一些文字学家解释隶变是笔划简化的‘铁证’。通过调查我们已经知道隶变的增笔划为73%,简笔划仅为12%。而且,许慎下面还有一句话就是“古文由此绝矣”。如果大篆改为小篆是笔划的减省,小篆隶变又是笔划的简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