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ID:9633659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第1页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作者:曹明炎,孟镔,牛鹏辉,周维【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综合征;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亦称胃瘫综合征(PGS),在术后时有发生,它是一种由胃动力减弱引起的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为了更好的提高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3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9例,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32~71岁,平均46岁。其原发病为十二指

2、肠溃疡11例,胃溃疡19例,胃十二指肠穿孔合并出血9例。手术术式为毕Ⅰ式吻合14例,毕Ⅱ式吻合25例。发生PGS的平均时间为术后3~14d。17例术后3~5d拔出胃管后发生腹胀、反复呕吐、嗳气,呕吐物中多含有胆汁且有酸臭味。22例术后4~6d上腹饱胀不适,无肛门排气排便,下胃管可引流出大量胃液,夹闭胃管出现呕吐。体检发现39例患者均有胃振水音。11例行钡餐上消化道X线动态造影,15例行泛影葡胺X线动态造影,见造影剂呈线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胃蠕动弱或无蠕动,造影剂残留明显,胃排空延缓,无吻合口狭窄。13例行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胃液潴留,吻合口处有不同程度水肿或轻度溃疡,胃蠕

3、动减弱,胃吻合口无机械性梗阻,胃镜能通过吻合口。1.2诊断标准本组3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符合国内PGS的诊断标准[2]:①经1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②术后出现胃潴留症状;③无明显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失衡;④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⑤无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史。2治疗方法术后一旦确诊发生PGS,应立即采用非手术治疗。禁食、持续胃肠减压、2%~3%温盐水洗胃以减轻胃粘膜水肿,待胃粘膜水肿程度减轻,呕吐症状改善,再应用促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剂量10~20mg,每6h肌注1次。本组病例在使用胃复安症状缓解后,继续用药3~5d,并减少药量直至停药,无复发病例。通过胃

4、镜将鼻饲管置入空肠行胃肠内营养,注入氨基酸、膳食纤维(不溶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各50%)的混合型肠内营养液,补充因胃大量引流丧失的钾离子、氯离子,纠正胃肠麻痹;红霉素具有胃动素样作用,能引起胃窦、小肠消化间期MMC,促进胃排空,无刺激胃分泌作用,可明显减轻胃潴留。3结果18例患者在治疗后3~5d胃动力恢复,腹胀、呕吐等临床症状改善;14例患者在治疗7~11d胃蠕动趋于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例患者恢复较慢,治疗后20~32d痊愈,临床症状消失。4讨论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PGS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①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迷走神经被切断,胃自主蠕动功能丧失,引起

5、胃内固体食物滞留时间延长,特别是毕Ⅱ式术后胃与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也不复存在,故病人易发生上腹饱胀;②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大弯侧起搏点部分或全部丧失,,也使胃研磨食物的蠕动运动丧失,此时食用不易消化的固体食物可诱发PGS;③胃窦部切除可使胃泌素、胃动素等兴奋性肽类激素水平降低,导致与抑制性肽类激素如胆囊收缩素、胰泌素等比例失衡,影响残胃的排空功能;④手术时间过长,术中脏器暴露,缝合线反应,吻合技术欠佳,残胃胃组织术中有损伤,可影响术后残胃功能的恢复;⑤患者精神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状态,可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胃肠道反射性抑制而出现排空障碍;⑥与饮食有明显关系,部分患者未遵从医

6、嘱,如过早地食用鱼虾、蛋类及不宜消化的食物,加重胃负担或加重吻合水肿程度;⑦毕Ⅱ式胆汁和胰液易通过吻合口进入残胃内,加重了吻合口炎症、水肿,易发生PGS[3]。【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