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外贸易:绩效、问题及未来的政策选择

中国的对外贸易:绩效、问题及未来的政策选择

ID:9634566

大小:101.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5-04

中国的对外贸易:绩效、问题及未来的政策选择_第1页
中国的对外贸易:绩效、问题及未来的政策选择_第2页
中国的对外贸易:绩效、问题及未来的政策选择_第3页
中国的对外贸易:绩效、问题及未来的政策选择_第4页
中国的对外贸易:绩效、问题及未来的政策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的对外贸易:绩效、问题及未来的政策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的对外贸易:绩效、问题及未来的政策选择一、引言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中,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进出口额从1978年的200亿美元增长至2004年的10000亿美元以上。制成品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从早期的不到一半上升到2004年的90%以上。制成品出口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除传统的纺织品、轻工业品外,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也迅速增长,在全部出口中所占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0%上升到2004年的42.9%。外贸主体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早期国有企业几乎支配了全部外贸发展到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至2004年,外资企业在全

2、部出口中所占比重已从1985年的1%上升到超过50%。  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政府在1978年开始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在体制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出口提供了持续的资源及动力;在政策方面,政府的出口鼓励政策及汇率贬值为出口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其次,8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香港、台湾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内地的转移,为80年代中期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的起飞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最后,中国政府在90年代初推行的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而这些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又是以再出口为

3、目的的。这样,来自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又成为推动中国出口的一个重要力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出口额已经从1979年占世界出口总额不到1%上升到2004年的6.5%,居世界第3位。2004年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以上。尽管如此,从人均角度来看,中国在贸易发展水平上仍居于发展中国家,因而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过去几年中,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崛起,使得中国必须承担起对整个世界经济的一种大国的责任。这样,在未来的10—15年中,中国的对外贸易将沿着什么样的轨道运行,不仅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而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

4、的进程,都将产生重大的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的目的是对过去20多年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成绩及其影响因素做一个总结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未来10—15年外贸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其政策选择。本文的一些基本看法是:(1)中国外贸的发展总体上是健全的、有效的,同中国在要素禀赋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是一致的;(2)中国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是支持资本设备与技术的进口;(3)导致中国外贸整体上成功的一些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内的市场化改革、适宜的贸易与汇率政策及面向出口的外国直接投资:(4)尽管中国外贸发展整体上是成功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结构性问

5、题:民营企业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过低,加工贸易在总的贸易中所占比重过高,出口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进口技术加廉价劳动力,而不是主要依靠产品质量的提高与技术进步。所有这些问题都对贸易推动经济有效增长的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5)中国外贸目前已进入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导向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导向的转变。因此,中国外贸出口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6)要在未来10—15年保持外贸持续高增长的势头,中国政府必须要实现政策上的方向性调整,从过去的直接促进出口转向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培育经济自身的出口增长潜力。实现外贸出口向新的发展阶段的转变最重要的条件是,彻底完成市

6、场化改革,逐步地使民营企业成为传统重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力量,使技术进步与高生产率,而不是单纯廉价劳动力成为外贸出口扩张的主要动力。  二、绩效  当中国政府于1978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一个非常低的发展水平,进出口总额仅为200亿美元。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2004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0亿美元,其中出口超过5900亿美元,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从1978年不到1%上升到2004年的6.5%。中国在世界贸易上的位次从1978年时的第32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3位。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7、并且已开始在亚太地区的贸易中发挥着一种发动机的作用。  伴随出口的迅速增长,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6%的低水平稳步地上升至2004年的36%(见表1)。[1]出口持续增长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如表1所示,中国自1994年后保持了持续的贸易顺差。2004年贸易顺差达到3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40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大幅度贬值后一直保持稳定。中国已基本实现了从外汇短缺到外汇盈余的转变。表1中国的出口比重与贸易平衡(1980-2004)单位:亿美元年份出/GDP(%)出口金额进口金额贸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