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古镇实习报告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

ID:9636634

大小:5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4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_第1页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_第2页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_第3页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_第4页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磨古镇实习报告姓名:李腾班级:旅管102学号:2010308020617目录1.标题…………………………………………………32.实践目的………………………………………………33.古镇概况………………………………………………3地理位置古镇人文历史著名景点4.主要体会……………………………………………55.问题和建议……………………………………………66.几点思考………………………………………………77一、标题关于水磨古镇的实践报告二、实践目的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我们不仅要行万里路欣赏

2、各式美景,更重要的是以此了解到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专业素质,增强专业技能。抱着这样的目的,本学年,学院组织旅管专业101级的每位同学前往映秀、水磨古镇实习考察。三、古镇概况(一)地理位置汶川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东临都江堰,南倚青城山,西接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北靠震中映秀,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南大门。,是镶嵌在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九寨沟、黄龙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世界遗产群中的世界地震遗产。水磨镇距“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5公里,距都江堰25公里,距成都70公里,都汶高

3、速、213国道、三江旅游快速通道穿越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快捷。旅游区位条件优越,具有“川西高原休闲胜地”、“西羌文化名镇”之称(二)古镇人文历史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

4、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7羌族妇女擅长刺绣,其构图、配色、针法都有显著的民族特色。羌绣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古朴精美,花朵和云纹是其常用的素材。用彩线在鞋帮上绣有云纹图案的“云云鞋”,是羌族这个“云朵上的民族”的代表性标志之一。羌族自古以来对羊就有着特殊的感情,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礼。在羌人活动地区,羌民所供奉的神是“羊身人面”,视羊为祖先。传说羌族在向

5、岷江上游迁徙途中,羌族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上被一支饿羊吞吃了,后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道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羊被羌人赋予了极高的地位,甚至成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在水磨古镇,山羊角标识很好的融入了羌族建筑元素。(三)主要景点羌碉:“水磨羌城”碉楼是整个羌城的标志性建筑,高10米左右,雄伟气派,大气磅礴,它蕴含了羌族的千年历史与建筑文化,凝结了羌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羌族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千百年来,羌族先民为了避免战乱,世代迁徙,碉楼成了他们防御的建筑。万年台:早期

6、万年台又叫万年老戏台建筑斋,始终毁于万历25年,往返之间,由于驿站高原,和商业贸口岸,明朝万历年商业云间,官万年台是这一时期驿站文化发达,边贸贸易,文化、上演的民族文化交流特别0904融合文化集中体现。复后万年台坐南朝北总占修的地面,外装观庄86平方米,重司空见惯的外形呈“凸”,遵照形分布,有“歇山顶建筑结构,穿斗梁式部九脊檩,七武器,小青瓦屋方面,为顶施天花灰”等,特别征和元素。万年台,手里的往来驿站明清盛景犹在穿梭,戏楼以古代的耳朵和鼓乐不中绝于耳朵。和谐广场:和谐广场地处禅寿老街与羌城交汇处,位于水磨古镇的中央节点,由禅

7、寿老街牌坊、水磨亭和藏族白塔等设施组成,寓意各民族和谐共生、团结互助、荣辱与共、胆肝相照。整个和谐广场的建筑布局、设施符号、外观风格、纹样装饰等均生动体现羌、藏、汉各民族的建筑特征,是水磨作为多民族文化交汇地、多民族和谐共处地这一地域文化特点的标志性景观设施。寿西湖:7寿溪湖由五条浸百草的穿山泉溪汇流而成,这些山泉溪水具有调节身体肌能,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神农百草而万寿,水磨饮寿溪而万福,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和桃花源诗并序》中记载“……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名溪湖。”春风阁“春风阁”是

8、深入挖掘水磨古镇历史文化,提炼结合藏羌汉民族建筑特色精华而修建的景观建筑。建筑构思奇妙,独具匠心,主题建筑秉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细部装饰具有浓郁的宗教和藏羌文化色彩,是多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体现出各族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凝聚力,是民族大团结的有力见证,亦是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