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配合消痛散药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中医正骨配合消痛散药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ID:9637793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中医正骨配合消痛散药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正骨配合消痛散药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医正骨配合消痛散药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正骨配合消痛散药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作者:杜双庆,杜景华,王金榜,齐立卿,王文智【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配合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中药腰部熨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单纯中医正骨治疗;治疗组48例,在中医正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消痛散药袋作腰部熨疗;两组均2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中医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

2、效、若配合消痛散药袋作腰部熨疗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正骨消痛散药袋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LIDH)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约占腰痛患者的20%左右。有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4]进行评分,各项功能均正常为29分,各项功能均丧失为0分。并计算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

3、分)×100%。临床疗效根据改善率分为临床控制(改善率≥75%),显效(75%>改善率≥50%),有效(50%>改善率≥30%),无效(改善率<30%)。  3.2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于治疗20d后,按上述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见表。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6.11%,经X2检验,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讨论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比较公认的病因不外乎机械压迫、化学刺激和自身免疫刺激3类。治疗上,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8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

4、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作用为消除神经根水肿、无菌性炎症、营养修复神经、调节免疫动功能,而在非药物治疗中,中医正骨手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解除(或减轻)机械压迫、松解神经根粘连方面是任何药物无法替代的。因此,中医保守治疗应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解剖学变化除纤维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外,椎体位移是尤其值得重视的变化,也是该病发生、发展、转归的重要因素。恢复腰椎生理曲线或建立代偿曲线是取得良好效果和减少复发的关键。[5]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

5、出症具有良好疗效,这已被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在各种正骨手法中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最常用、经典的正骨手法。它通过调整病变椎体关节突关节的微小错位;改善关节突关节椎间韧带及椎间盘的张力;恢复脊柱内外平衡,从而解除来自椎间盘内部异常压力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临床症状[6]。  中国传统医学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属“痹证”范畴[7],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腠理空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或痰饮、淤血凝滞经脉,以致气血闭阻,气机不畅,不痛则痛,筋失所养则痹。因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应体现温经散寒、除湿通络、祛淤止痛

6、的原则。消痛散的立方即以此为原则。方中生川乌、生草乌、生麻黄、生半夏、细辛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温经通络;防风、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威灵仙、桂枝、桑枝、木瓜、姜黄、苍术、海桐皮祛风除湿,温通经脉;当归、红花、川芎、赤芍、玄胡索、地鳖虫、鸡血藤活血化淤,通络止痛。诸药配伍,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药物多具有抗炎、镇痛、局麻解痉作用[8]。临床研究表明,药力和热力的有机结合,可促进皮肤和患处对药物的吸收,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9]。据此我们在应用正骨手法纠正正椎体位移、松解神经根黏连后,再采用痹痛

7、消药袋经微波炉加热或放入锅中蒸热后做腰骶部的熨疗,使腰骶部的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加快,局部无菌性炎症得以消除,减轻或消除无菌性炎症对神经根的刺激,同时使腰骶部的肌肉松弛,缓解了肌紧张对椎体的牵拉,从而缓解了临床症状。这也体现了中医骨伤科筋骨并重的原则。  综上所述,中医正骨配合消痛散药袋熨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