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ID:9638472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_第1页
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_第2页
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甲硝唑、络合碘及生理盐水冲洗阑尾炎手术切口对切口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对42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切口感染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硝唑组、络合碘组的切口感染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硝唑组与络合碘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过程中合理选择冲洗液冲洗切口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的感染率。【关键词】甲硝唑络合阑尾炎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一旦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将会影响手术效果,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现将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与临床处理方法之间的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阑尾炎患者428例。应用甲硝唑冲洗阑尾炎手术切口的165例为甲硝唑组,男91例,女74例,年龄7~72岁,平均39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57例,化脓性阑尾炎78例,坏疽性阑尾炎17例,阑尾穿孔13例。应用络合碘冲洗阑尾炎手术切口的142例为络合碘组,男88例,女54例,年龄7~73岁,平均38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49例,化脓性阑尾炎66例,坏疽性阑尾炎15例,阑尾穿孔12例。应用生理盐水冲洗阑尾炎手术切口的121例为对照组,单纯性阑尾炎39例,化脓性阑尾炎56例,坏疽性阑尾炎15例,阑尾穿孔11例。所

3、有病例均行阑尾切除术并有病理诊断证实。1.2方法收治的428例患者均常规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常规甲硝唑和氨苄青霉素抗炎治疗1周。甲硝唑组165例患者在缝闭腹膜后用甲硝唑冲洗浸泡切口5min,吸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一遍,再用干纱布吸尽水分,然后逐层缝合,缝合时注意切口严格止血,缝合不留死腔,患者于术后7~9d拆线,老年及营养不良患者拆线时间稍延迟。络合碘组142例患者为缝闭腹膜后用0.3%络合碘液浸泡切口5min,余与甲硝唑组相同。对照组121例患者在缝闭腹膜后只用生理盐水冲洗,余与甲硝唑组相同。1.3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术后切口出现红、肿、疼痛及局部发热感,白细胞计数明显升

4、高,早期出现硬结并有脓性渗出物需拆线引流,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穿刺有脓液或破溃流脓,拆线后切口流脓,反复出现小脓点并有线头溢出的定为切口感染。1.4统计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2结果三组阑尾炎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结果见表1。表1三组阑尾炎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由表1可见,甲硝唑组、络合碘组的切口感染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硝唑组与络合碘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硝唑组和络合碘组中的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发生感染率均较对照组中的化脓性阑尾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

5、计学意义,其余对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讨论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阑尾炎发病多由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入侵引起,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其细菌毒力较强,在手术切除阑尾过程中,切口往往不可避免被细菌污染,切口污染是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1],未穿孔组可达10%,穿孔组达20%以上,在并发弥漫性腹膜炎的基础上,其切口感染率可达30%[2]。术后切口感染率与伤口类型、手术类别、术中时间和手术季节等有关[3]。其中,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有手术时污染切口、存留血肿和异物、引流不畅等[4]。如何防止切口感染,是普外

6、科医生应该重视的问题。根据本院资料分析,切口污染为最主要的感染因素,血肿形成及异物残留少见。因此,我们特别强调了切口的冲洗的方法。甲硝唑是一个抗菌谱广、具有强烈的抗厌氧菌性、穿透性好、毒性低、副作用少、价格便宜的药物,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有报道,阑尾感染的80%~90%为无芽孢厌氧菌或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临床上采取抗厌氧菌感染的治疗措施后,外科感染率有了明显的减少,如切口感染率由过去的20%降到10%以下,甚至出现零感染[5]。络合碘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新型杀菌剂,是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碘的络合物[6]。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与碘的结合

7、不但改变了碘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刺激性,还能引导碘到细菌表面,破坏细菌细胞膜,氧化和碘化菌体内的巯基化合物、肽类和蛋白质等。现广泛用于外科、妇产科、口腔科和皮肤科等的消毒[7]。本文中,甲硝唑组和络合碘组分别用甲硝唑液和络合碘液在缝闭腹膜后浸泡切口5min,切口发生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在临床上造成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因此,做好手术前后营养支持及并存疾病的治疗,早期手术,操作规范,合理引流,也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一旦切口感染,则应及时引流并保持引流通畅,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使切口能尽快愈合。【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