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对我国地震预报管理的启示

汶川地震对我国地震预报管理的启示

ID:9639656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汶川地震对我国地震预报管理的启示_第1页
汶川地震对我国地震预报管理的启示_第2页
汶川地震对我国地震预报管理的启示_第3页
资源描述:

《汶川地震对我国地震预报管理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汶川地震对我国地震预报管理的启示汶川地震对我国地震预报管理的启示地震是由地下深处的岩层产生破裂塌陷或者因火山爆发等原因发生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这种现象便是地震[1]。地震是一种巨大的突发.L.性灾害,当它发生在人类聚居区时,便会造成可怕的损失,给人们的家园和正常的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我国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地处全球大陆地震频发的区域,这是由于位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导致的。因此,对地震进行及时的预报管理,减少损失,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这项工作至今仍是科学界难以攻克的难题,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为此孜孜不

2、倦的研究。本文就汶川地震中的预报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地震预报的现存问题  1.1地震理论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对于地震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薄弱,之前积累下的理论经验也非常少,因而对于某地震孕育的原因、爆发的机理等还是一知半解。在预报地震时,更多的是依靠经验,但这种经验本身就是不完备的,这使得预报的成功率普遍不高。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还不足以支持一些科学研究,对于地球内部的动力过程和动力学背景等都不能展开有效的观测探讨,因而也没有足够的数据用来构建物理模型,将观测信息和地震建立一定的物理和统计关系也存在

3、一定的困难。前兆预报体现也是很不完善的,即使知道一些地震发生的前兆也不能下准确的判断,因为很难排除这些前兆异常是否是其他干扰导致的,若冒然下预报结论则会导致社会恐慌,造成一些难以预估的后果。  1.2大尺度范围的地球物理场观测能力欠缺  目前我国的大尺度区域下的物理场观测能力较低,西部地区的测站较少,无法满足各类基础性研究,更不要提地球板块动力研究;在分析地震前兆时,缺乏大尺度物理场的动力动态图像构建的想法,而且在前兆学科预报地震这块,它的基础理论较为薄弱,并且和其他的学科交叉融合欠缺,较为孤立;对于不同的参考资料阅读起

4、来较为困难,这些资料缺乏系统的整合,没有适当的物理过程关联图解;另外在地震发生后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做出地震震级的判断,不能及时给政府救援工作的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1.3新研究技术和新地震现象研究难度大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研究地震的技术设施也在不断更进,如GPS、电离层层析、热红外、电磁波、太空卫星重力感应技术等,显示了更广阔的应用研究前景。此外,人类在地震研究方面也逐渐取得一些成果,如岩石圈内部深处的活动和浅层地区岩石破裂之间的关系现象被发现。这些新现象的发现,为全人类的地震研究都带来益处,我国也可

5、沿着这方面继续开展地震前兆研究,去探索更新的地震前兆现象。然而在利用现有的研究技术和地震现象时,要掌握并为己所用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研究人员不断打好基础,掌握好原有的地震知识理论,再结合一定的现实经验认真努力的攻克技术难关。目前现有的地震现象有洋中脊转换断层上的慢地震、逆冲断层下的周期性缓慢滑动现象等等。  2.浅析汶川地震  2.1引起汶川地震的原因  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省境内,位于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该地震为浅源地震,深33千米,震级为里氏8级,是一种集逆冲、右旋、挤压为一体的多类型地震。龙门山本身的构造活动

6、并不强烈,但它却在不断聚集应力。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冲撞,造成地表抬升即青藏高原的隆升,这个过程也在不断向东扩进,最终触及龙门山,它所积蓄的应力最终爆发,并以映秀北川裂缝为爆发口,最终导致了地震。  2.2汶川地震的特点  汶川地震属于高角度逆冲地震,露出地表的断层甚至超过50度,这在全世界实属罕见。断层运动的速率也比较小,据资料表明每年不足2毫米。汶川余震区域尺度较大,余震的分布在南部向西北方向延伸,这个是南部的龙门山断裂逆冲导致的。汶川余震区的长轴较长,达330千米,有关专家认为它已经超过了8.0级的破裂尺度

7、认知范围。余震深度平均有15千米(南部为20千米),这个深度即为破裂深度。  2.3汶川地震的损失  汶川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据统计,共有67183人遇难,361822人受伤,20790人失踪,累积受灾人数达4561.2765万人。灾区很多基础性设施被毁,房屋、道路、水利及通讯设施等受损严重。四川省境内被毁的房屋近400多万间,甘肃省有40多万间,陕西省也有30多万间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都江堰市的电网和一些管道网被毁严重,市政设施也普遍受损。  3.汶川地震对地震预报工作发展的启示 

8、 3.1布设均匀的GPS观测点  布设密集而均匀的观测点很重要,它们可以横跨构造板块带。利用这些站点,可以对相关区域进行连续性观测和对比分析。在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GPS相关算法进行解算来分析哪些区域或边界附近有较为显著的低速闭锁现象。在这些低速区,很有可能发生强震,可以把它们作为备选监控区,并布置更加密集的GP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