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

探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

ID:9639961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探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_第1页
探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_第2页
探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_第3页
探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探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  中国哲学观指有关中国哲学的基本观点,既包含对中国哲学的总体看法,也包含对中国哲学具体内容的看法。作为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开创者之一的冯友兰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和40年代的《中国哲学简史》(AShort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y)中就明确表述了对中国哲学的总体看法,形成了自己的儒学观、道家观、佛学观等。  冯友兰是按照西方哲学的框架来解读中国哲学的,他对中国哲学的精神、特点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冯友兰指出,所谓中国哲学即中国之某种学问或某种学问之某部分之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

2、,所谓中国哲学家即中国某种学者,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家名之者。  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或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既入世又出世,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有了这种精神,中国哲学可以说既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并不肤浅。一般来讲,入世与出世、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如何统一起来?中国哲学的精神正是体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中。  中国哲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人格示范,这就是圣人,它既入世又出世,内圣而外王,它所体现的也正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冯友兰肯定了中国哲学的发展性,并对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提出了

3、自己的看法,这些特点有些是长处,有些是缺失。  1中国哲学是发展的,进步的  冯友兰指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中国哲学史也是这样。比如说,就哲学所研究的问题和范围来看,汉代以后的哲学不如汉代以前的哲学所涉猎的多和广,但就其明晰或清楚的程度来看,汉代以后的哲学确实超过了前代。有人以孔子讲尧舜,董仲舒、朱熹、王阳明讲孔子,戴震、康有为仍然讲孔子,遂觉古人有一切,而今人一切无有,这是不对的。实际上,董仲舒只是董仲舒,王阳明只是王阳明。如果我们懂得了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只是董仲舒的哲学,王阳明的《大学问》只是王阳明的哲学,也就懂得了中国哲学总在进步之中。有人以为,董仲舒

4、、王阳明的学说在以前儒家哲学中已经见到端倪,他们只不过是发挥引申而已,不能算自己的哲学和新的贡献。  冯友兰同样反对这种看法,他形象地说:即使承认此二哲学家真不过发挥引申,吾人亦不能轻视发挥引申。发挥引申即是进步。小儿长成大人,大人亦不过发挥引申小儿所已潜具之官能而已。鸡卵变成鸡,鸡亦不过发挥引申鸡卵中所已有之官能而已。然岂可因此即谓小儿即是大人,鸡卵即是鸡?由潜能到现实便是进步。冯友兰所坚持的显然是哲学上的进化论观点,强调了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客观性,具有历史辩证法因素。  2中国哲学缺乏形式上的系统,但有实质上的系统  所谓形式上的系统指论理结构方面的条理、层次等

5、,实质上的系统则指前后一贯的思想内容。当时有些人通过中西哲学比较,认为中国哲学无系统。冯友兰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实事求是地说,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确实缺乏形式上的系统,即逻辑论证不足,中国哲学家之哲学,在其论证及其说明方面,比西洋及印度哲学家之哲学,大有逊色。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没有这个能力,而是由于他们之不为,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价值观。中国哲学家重行,不十分重视著书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中国哲学家深信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即立德,外王即立功,成为圣王是他们的最高理想,不得已才去著书立说,著书立说在中国哲学家的眼里是最倒霉的事情。所以在中国哲

6、学史上,那些精心结撰而又首尾相贯的哲学著作很少,往往都是哲学家本人或其本文由.L.收集整理门人后学,杂凑平时书札语录而成,虽然道理足以自立,而扶持此道理的议论,多失之于简单零碎。  中国哲学虽然缺乏形式上的系统,但这不能否认中国哲学确实有实质上的系统。冯友兰说:中国哲学家的哲学,虽无形式上的系统,但如谓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无实质上的系统,则即等于谓中国哲学家之哲学不成东西,中国无哲学。形式上的系统,希腊较古哲学亦无有。苏格拉底本来即未著书。柏拉图之著作,用对话体。亚里士多德对于各问题皆有条理清楚之论文讨论。按形式上的系统说,亚里士多德之哲学,较有系统。但在实质上,柏拉

7、图之哲学,亦同样有系统。依上所说,则一个哲学家之哲学,若可称为哲学,则必须有实质的系统。所谓哲学系统之系统,即指一个哲学之实质的系统也。中国哲学家之哲学之形式上的系统,虽不如西洋哲学家,但实质上的系统,则同有也。讲哲学史之一要义,即是在形式上无系统之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  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冯友兰坚持了这一观点,认为形式上的系统不等于实质上的系统,比如《论语》,其中记载的都是孔子回答学生们的话,就形式上讲是没有系统的。但这并不等于孔子的思想没有实质上的系统,如果是那样,他的思想就不成为一个体系,乱七八糟。如果真是那样,他也就不成为一个哲学家了,哲学史也

8、就不必给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