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战略的再思考

文化强国战略的再思考

ID:9640176

大小:6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4

文化强国战略的再思考_第1页
文化强国战略的再思考_第2页
文化强国战略的再思考_第3页
文化强国战略的再思考_第4页
文化强国战略的再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强国战略的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化强国战略的再思考文化强国战略的再思考本文以战略管理理论的相关理论为框架,结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核心精神,谈谈中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文化强国战略需要一种动态多元的博弈观战略管理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叫战略三角模型(3C模型),该模型是由日本战略研究的领军人物大前研一(KenichiOhmae)提出的。他强调成功战略有三个关键因素,即公司自身(Corporation)、公司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petition)。只有将公司、顾客与竞争者整合在同一个战略内,可持

2、续的竞争优势才有存在的可能。战略三角模型的启示有三点:(1)主体实现战略目标的前提是满足客体的需求。(2)由于存在竞争或替代品,客体具有选择权,所以主体必须比竞争对手(或替代品)更好地满足客体的需求。(3)战略三角中的任一方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战略三角的均衡,并必将引起另两方的反应性变化。  从战略三角模型的角度来看,文化强国战略需要一种动态多元的博弈观。国家是文化强国战略的主体,那么,客体和竞争对手如何界定?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十七届六次会议《决定》提出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里的人民应该是指中国公民。但是,《决定》中也提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3、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里的面向世界显然表明,中国的文化强国战略是面向世界的,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质是提高国家软实力,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那么,中国的文化强国战略就不能仅仅是面向中国公民的,而应该是把全世界的人民都作为文化强国的客体对象。从现实情况来看,中西方文化的格局是西强我弱,在这种状况下,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客体首先应该定位于中国公民,文化强国战略首先要满足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如果没有满足中国人精神文化需要的能力,那么,根本就谈不上面向整个世界去满足全世界人民的需要。所以,文化强国战略的客体定位是多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中国公民,第二层次全球华人和亚洲人,

4、第三层次是全世界的人民。这样就构成了三个文化圈,即中国文化圈、东方文化圈和世界文化圈。中国文化最终将走向世界。文化强国战略的竞争对手也是多层次的,第一层次是同属东方文化圈的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第二层次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文化发展战略,韩国也紧随其后,近年来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在东亚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韩流。日本的动漫、游戏占领了中国的青年人市场,而韩国的影视剧吸引了为数众多的中国中老年人。所以,中国文化强国战略首先要面对的对手是这些同属东方文化圈的亚洲国家。其次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

5、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发表的数据显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文化影响力居世界前六位,中国排在世界第七位,是文化影响力最大的亚洲国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2卷第4期郑丽勇:文化强国战略的再思考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面向全球的国度,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与世界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文化强国战略的客体无疑拥有着文化消费的自主选择权。人们可以自主地选择价值观,自主地选择生活方式,甚至自主地选择国籍。所以,现代文化传播模式是自主选择模式而不是传统的文化灌输模式。强行推行某种价值观、某种思想理念的做法可能

6、会有短期的效果,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因此,主体必须而且只能把客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不能只是一种口号,主体必须充分关注文化客体的价值需求,并要努力比其他主体创造更大的文化价值、以更好地满足客体的文化需要。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一直是哲学思考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曾从四个维度界定人的价值:(1)需求性。需要是现实个人天然的内在规定性。只有需要的内在冲动才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动因。所以,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1](P326)。(2)劳动性。个人需要的满足方式只能是动物不具备的社会劳动,当人们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

7、区别开来。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1](P24)。(3)社会性。劳动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人在劳动中必然与他人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18)(4)自由自觉性。人类社会实践的最终结果,毫无例外地总是人化了环境并提高了自由度。这说明,人不像动物那样,只能在自然给予的肉身与环境中适应性地生活。人是能动的实践存在物,他们要通过对环境的改造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因此自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