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比较研究

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比较研究

ID:9642573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比较研究_第1页
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比较研究_第2页
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比较研究_第3页
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比较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比较研究作者:蓝祖栽,宁小清,谈远锋,凌征柱,陈庆淑【摘要】目的为鉴别豆科植物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对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根、茎、叶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均有明显区别,其中以叶的区别最为显著。结论两者的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为山豆根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山豆根;越南槐;多叶越南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药材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我国主产地在广西、云南等地。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

2、,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1]。多叶越南槐S.tonkinensisGagnep.var.polyphyllaS.Z.HuangetZ.C.Zhou是越南槐的新变种,其根及根茎在产区作山豆根收购使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2],暂未被列入《中国药典》,但《广西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将其并入山豆根药材使用[3]。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的根及根茎主要成分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两者的根、茎、枝进行主要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部位的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含量无明显差异;以根含量最高,茎次之,枝含量最低,分别为1.86%,0.47%,0.1%以下[4,5]。  由于越南

3、槐和多叶越南槐地域分布有限,经多年采挖,野生资源已急剧减少,但市场需求却不断增加,药材价格逐年上扬,因此市售山豆根药材常出现掺杂掺假现象。为了保证山豆根药材在临床上用药安全、准确和有效,有必要对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进行鉴别比较研究。  1材料与仪器  1.1材料采自广西药用植物园,经广西中医学院刘寿养副教授鉴定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gnep.和多叶越南槐S.tonkinensisGagnep.var.polyphyllaS.Z.HuangetZ.C.Zhou的原植物。  1.2仪器与试剂  仪器:德国micromHM355S型

4、全自动石蜡切片机,Motic成像显微系统。  试剂:水合氯醛、稀甘油等均为分析纯。  2方法  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项下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方法进行[1]。  2.1性状鉴别  2.1.1越南槐  根:长圆柱形,略弯曲,常有分枝,长短不等,须根多,细长,弯曲。表面棕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向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或黄白色,木部浅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茎:圆柱形,表面绿黄色,节间两端的一侧或两侧各具一条长短不一的纵棱。断面绿白色,中央空洞或半透明的髓层片薄膜。嫩茎密被柔毛,老茎被稀疏柔毛。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5、豆腥气,味苦甘。  叶:小叶9~17片,对生,革质,较易碎。完整小叶片向下表面卷曲,展开呈长卵形、长披针形,长1~3cm,宽0.5~1cm,全缘,叶基钝圆,叶端急尖,上表面灰绿色,被稀疏柔毛或无毛,下表面浅灰绿色,密被灰白色长柔毛,网脉于下表面显著凸起。气清香,味微苦甘。  2.1.2多叶越南槐多叶越南槐根、茎和越南槐极相似,而叶的区别较明显,与越南槐的比较区别见表1。  表1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性状特征区别点  部位越南槐多叶越南槐根须根多须根少。茎表面绿黄色,嫩茎密被柔毛表面偏深绿色,嫩茎被较密柔毛叶具小叶9~17片,小叶片较大、具小叶25~39片。小叶片

6、较小,矩长披长卵形、长1~3cm,宽0.5~1cm针形,圆形、长椭圆形,长0.5~2cm,叶基圆钝,叶端急尖,宽0.2~0.8cm。叶基钝圆,叶端钝尖,上表面微被柔毛,下表面密被长柔毛。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密被短柔毛。  2.2显微特征对比  2.2.1根横切面  越南槐(4mm):①木栓层由8~12列排列紧密的类长方形细胞构成;②皮部窄,有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皮部外侧可见草酸钙方晶,排成断续环状;③韧皮部有纤维束;④束间形成层明显;⑤木质部有众多纤维束;⑥射线由1~5列细胞构成;⑦薄壁细胞含淀粉粒。见图1-A。  多叶越南槐(7mm):①皮层有纤维单个散

7、在或数个成束,外侧少见草酸钙方晶。②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径向排列,木纤维众多。③射线有1~6列细胞构成,稍弯曲。见图1-B。  2.2.2茎横切面  越南槐(7mm):①表皮由一列排列紧密的类圆形细胞构成,有角质层,外被单细胞非腺毛;②皮层宽广,约占横切面的1/3,草酸钙方晶散在;③有环管纤维束;④韧皮部窄;⑤形成层不明显;⑥木质部宽广,约占1/3,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径向排列,木纤维束众多,占木质部大部分;⑦茎节间纵棱的皮层中具1个异型维管束,外韧性,纤维束半环状包围维管束。⑧髓部宽广。见图2-A。  多叶越南槐(6mm):与越南槐的主要区别:皮层约占横

8、切面的1/5;木质部约占横切面的2/5,导管多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