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肺减容术的研究现状

支气管镜肺减容术的研究现状

ID:9643122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支气管镜肺减容术的研究现状_第1页
支气管镜肺减容术的研究现状_第2页
支气管镜肺减容术的研究现状_第3页
资源描述:

《支气管镜肺减容术的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支气管镜肺减容术的研究现状作者:严振球,宁资社,贺端清,袁延才,袁钰鑫【摘要】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是基于肺减容术(LVRS)治疗肺气肿的理论,目前仍处于实验和临床试用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阐明。BLVR的治疗机制主要包括肺萎陷、局灶性纤维化、通气血流再分布、呼吸力学优化等。对手术靶区的选择,目前基本上限于上叶或者病变破坏严重的肺段。手术方法应用较多的是经支气管镜向靶区引流支气管放置单向阀。临床效果,近期疗效尚满意。【关键词】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近年来一些学者研究微创技术,为病人和医师带来多种治疗异质型肺气肿的方法[1,2]。包括:经

2、纤维支气管镜向靶区支气管置入单向阀,使病变肺萎陷;向病变肺注药,诱发局限肺不张和纤维化;行支气管开窗以增加呼出气流;经胸腔镜肺组织折叠或压缩术。其共同目标是达到肺减容目的,同时减少或避免开放手术的高创伤和高风险。经支气管镜肺减容(BLVR)的研究基于肺减容术(LVRS)治疗肺气肿的理论:去除过度充气肺组织,改善呼吸力学状况,提高肺功能。即(1)解除余肺受压,使其充分通气,同时血管床开放,增加灌注,提高静态肺功能;(2)重塑胸廓、改善膈肌力学状态、恢复肺组织弹性回缩力,提高动态肺功能[3~5]。  1治疗作用机制  1.1肺萎陷  2001年I

3、ngenito等的先期研究采用肺气肿模型羊(EMPH),结果显示,BLVR后8~12周肺功能、肺总量和残气量显著降低,与LVRS组相似,组织学者检查见肺萎陷伴灶性纤维化,部分形成无菌性脓肿[6]。2004年Larry等的实验结果相似[7]。可见,BLVR通过堵塞引流支气管,造成靶区肺萎陷,或形成灶性纤维化。过度充气的肺体积减小,使其余相对正常肺获得更多通气。这可能是BLVR改善通气的重要原因。  1.2局灶性纤维化  2003年Ingenito等继续对EMPH研究,并用组织工程学原理解释BLVR的机制。组织学发现肺组织有规律挛缩和瘢痕化[8]

4、;结果提示BLVR术后早期即可形成瘢痕组织,取代了过度充气肺,使肺总量下降,呼吸功能改善。萎陷肺组织,与相邻肺贴近、粘连,进而促进纤维化进程[9]。如果能提供安全的干预手段,促进局限肺纤维化,则这一机制显然比单纯期待肺萎陷成功率更高。四环素等曾被报道用于肺大疱的萎陷治疗,机制类似。目前临床BLVR术后近期观察到一系列生理参数改变,而无肺萎陷的影像依据,可能与上述机制有关。上述机制的确证,将显示LVRS的局限性。  1.3通气血流再分布  和LVRS相同,BLVR的作用不仅限于改善通气。2005年Salanitri等[10]对受术者进行放射性核

5、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结果显示,术后133Xe通气上叶(手术靶区)吸入量显著减少,下叶吸入量无改变而清除率显著提高;血流灌注重新分布,下叶获得较多分流;提示BLVR后肺内通气血流重新分布,更趋合理的通气血流比也是肺功能改善的原因之一。  1.4呼吸力学优化  2004年Hopkinson等[11]报道,在双侧膈肌前外侧放置电极,刺激膈神经诱发跨膈压变化,BLVR术后其峰值上升,且认为功能残气量的降低与此相关;术后运动呼吸频率和食管内压力时间乘积较基础水平提高;术后脚踏车耐受时间延长且与肺活量、弥散量、肺顺应性、呼气末肺容量和食管内压力时间乘积改善相

6、关;术后有或无肺萎陷者,均观察到上述呼吸生理功能的改善[11]。可见,BLVR为术后病人带来的动态肺功能改善,源于术后呼吸力学状态的优化,包括肺组织弹性回缩力的恢复和动态肺充气过度的缓解。  2手术方法  2.1病例选择  BLVR尚处于临床探索阶段,能为何种病人带来益处有待大量资料证实。目前较为公认的适用病例与2003年T发布的LVRS适应证[12]相符。2003年Snell等的入选标准就是符合LVRS适应证[13];Toma等[14]的报道中,8例肺气肿者术前经高分辨CT和通气灌注扫描证实非均质型肺气肿。理论上说,BLVR创伤小,较安全,

7、有可能拓宽LVRS适应证。对于靶区的选择,目前研究基本上限于上叶或者病变破坏严重的肺段;通过影像检查和通气灌注扫描证实,占据较大胸腔容积,周围肺组织受压而缺乏血流灌注[15]。  Salanitri等[10]强调核素通气灌注扫描用于BLVR前后评价。  2.2麻醉  手术在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全麻下进行。手术过程推荐吸入高浓度氧,以对抗术中氧合障碍。2004年Hillier等[16]在麻醉过程中使用延长呼气相对机械通气,促进了肺萎陷,但同时导致高碳酸血症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可能。  2.3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报道较多的是经支气管镜向靶区引流支气管

8、放置单向阀(EVI)。置入物由镍钛合金支架和内容的海绵体制成,可以阻止气体进入靶区肺内,而允许气体和分泌物排出[14]。支架被装配在塑料胶制成的胶囊中[15,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