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干预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临床研究

针刺干预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临床研究

ID:9643797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针刺干预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临床研究_第1页
针刺干预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临床研究_第2页
针刺干预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刺干预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针刺干预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临床研究作者:杨俊华 袁如玉 王丽 刘茹【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针刺加支持性心理治疗和一般药物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加一般药物治疗。2组均28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自评抑郁量表分值(SDS)、自评焦虑量表分值(S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2、05)。结论通过针刺干预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可以改善负性情绪,降低血脂水平及T3升高。【关键词】抑郁;心血管疾病;针刺疗法  Studyofcardiovasculardiseaselydividedintotentgroup)edicine.Otherfortythreepatients(controlgroup)underedicine.Beforeandaftergivingtreatment,thechangesofbloodlipid,T3,T4,SDSandSASeasured.ResultsAftertreatmentsymptomsof

3、depressionandanxietydisorderprovedinbothgroups.TGdecreasedandT3andT4increasedinbothgroups.DecreaseofCHD,LDL-CandTGintreatmentgroupedicinecanimprovenegativityemotion,decreasebloodlipidandT3,abateseverityofcardiovasculardisease.  【Keyg/日,或再加上洛汀新10mg/日。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治疗,1次/周,20min/次。具体做

4、法:①接受原则,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理解原则,倾听、关心患者。③鼓励原则,反复鼓励、增强信心。④保证原则,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患者致病的外因与内因,对疾病的心身相关性给予通俗、科学的说明、解释,增强其保护意识,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取穴:印堂、百会、上星、太冲、阳陵泉。针法:印堂穴平刺0.3~0.5寸;百会穴平刺0.5~0.8寸;上星穴平刺0.5~0.8寸;太冲穴直刺0.5~1寸;阳陵泉穴直刺1~1.5寸。痰湿壅盛型,取穴:印堂、百会、上星、足三里、丰隆。针法:印堂穴平刺0.3~0.5

5、寸;百会穴平刺0.5~0.8寸;上星穴平刺0.5~0.8寸;足三里穴直刺1~2寸;丰隆穴直刺1~1.5寸。针刺得气、无不适后,留针30min。隔日1次。  1.3.3疗程2组均28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SAS、SDS分值变化比较见表1。  表12组治疗前后SAS、SDS分值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6、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抑郁、焦虑皆出现了好转,分值明显下降,2组比较治疗组SDS、SAS下降更明显,说明针刺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情绪,两者配合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抑郁状态可以明显改善。  2.2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见表2。  表2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组中TC、TG减低,LDL-C升高,对照组中只有TG、HDL-C有所减低,2组治疗后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治疗前后

7、甲状腺功能变化比较见表3。  表32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3可见,治疗组中治疗后T3、T4数值升高(P<0.05,P<0.01),而对照组T3升高(P<0.05)。2组治疗后T3、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西医多认为,心理因素是导致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焦虑、抑郁性情绪反应和心理压力是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心理因素,经常性的情绪紧张会使大脑皮层及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释放过多

8、,导致血压升高[3]。血压长期升高造成细小动脉的痉挛、内膜纤维组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