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ID:9644616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4页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失业问题是随市场经济产生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自失业问题产生以来,各国政府都将失业问题列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并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进行治理。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人口大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失业问题特点原因解决对策.L.编辑。    我国的失业人口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口。即具有非农户口,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意向并在积极寻找,而且在劳动部进行

2、登记了的公开失业者;二是下岗职工中的失业者。所谓下岗职工,是指由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和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三是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中的失业者;四是高校毕业生中的失业者,指那些由于工作岗位有限或就业愿望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青年学生。①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一直以来不断增加,到2006年已增至847万人。在中国长期处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从传统产业分流出了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1998~2003年,国有企业累计下岗2818万人。

3、2003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地方流动就业的人数已超过9800万人,是1990年1500万人的6倍以上,2004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约10260万人,比上年增长约440万人。农民离乡外出就业平均每年以500万人左右的规模迅速增加,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此外,中国青年人口规模大,每年新成长劳动力数以千万计,青年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70%左右。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历年毕业生人数如表1:  2007年毕业生总人数达到495万人。而2008年又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然而与此同时,毕业生的就业

4、率却在持续下滑。  从现状可以看出,中国的失业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失业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见表2。  其次,失业人群的年轻化。以前,由于国企改革而下岗的职工多为40-50人员。这些人年龄偏大,且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所以,为了企业将来更好的发展而下岗,也可以理解。而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却也加入了失业大军,每年这些大学生为了找到工作而四处奔波。失业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三,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

5、会远赶不上新增的失业人数。数据显示,2006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5万人。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97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有50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帮助“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47万人。而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④可见,虽然经济迅速发展,并且每年可以带来更多新的项目工程和就业机会,却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第四,失业与空岗并存。一方面大量的失业人员和毕业生在到处寻找工作,另一方面国家和企业每年也会提供相当多的就

6、业岗位,却总是存在着失业与空岗同时存在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目前的失业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人口因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虽然一直以来坚持计划生育的政策,我国还是处于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的阶段,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超过千万。再加上已有的劳动力,使得劳动力供给大大超过了对其的需求。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压力下,对有限岗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导致的就业压力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结构性因素。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

7、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并且国家正在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课题组(2005)年的研究,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而东部地区是主要的输入地。2004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比例为67%。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70%是在东部地区,且多聚集在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等。⑤由于大量的农村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