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研究

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研究

ID:9644631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研究_第1页
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研究_第2页
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研究摘要: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预处理微污染原水,并和水厂常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中试结果表明,原水浊度为50~200NTU、氨氮浓度为1~10mg/L、水温为18~30℃时,生化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60%~80%,CODMn去除率为0.5%~25%,UV254的去除率为1%~15%;正常运行时,较高浊度(200~800NTU)的冲击不会明显影响生化池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生化池的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为20%~50%,在原水氨氮浓度较高时亚硝酸盐氮积累增多;增加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工艺,显著提高了后续混凝沉淀池和砂滤池的除污染效果。关键词:微污染原水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R

2、esearchonPretreatmentofMicro-PollutedSourcen,andUV254monia-Nconcentrationof1~10mg/Landtemperatureof18~30℃.Duringthetest,higherturbidity(from200NTUto800NTU)ofraovalefficiencyofammonia-NandCODMn.Nitriteremovalrateulationtookplacemonia-Nconcentrationovaleffectsofsubsequentsedimentationtankandrapidsandf

3、iltercouldbeimproved.  Keyicro-pollutedsourceent;biologicalcontactoxidation  1工艺流程对比  ①中试工艺流程    ②水厂常规生产工艺流程    2运行参数和挂膜情况  生化池采用YDT型弹性立体填料,装填高度为3.7m,进水流量为1m3/h,停留时间为1.1h,池底设微孔曝气器,气水比为(0.5~1.0)∶1。原水的浊度较高,水温17~20℃时,采用自然挂膜约需21d,此时的氨氮去除率约为60%。装置24h连续运行,混凝沉淀池投加PAC为10mg/L,砂滤池反冲洗周期为12h。生化系统运行期间水温18~30℃。  

4、3原水水质和分析测定方法  ①原水水质(见表1)表1黄浦江支流某河的原水水质(1998年)测定项目浓度范围年平均值浊度(NTU)氨氮(mg/L)CODMn(mg/L)亚硝酸盐氮(mg/L)溶解氧(mg/L)48~10000.6~142.0~8.00.080~0.6422.11~11.891473.34.10.1756.50  从表1数据可知其受污染情况较严重,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高。  ②分析测定方法  浊度:HACH2100型浊度仪;  氨氮[1]: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CODMn[1]:酸性高锰酸钾法;  亚硝酸盐氮[1]:对氨基苯磺酸—α-萘乙二胺光度法;  溶解氧:溶解氧测定仪。  

5、4结果与讨论  4.1生化池的溶解氧变化  试验期间生化池的气水比为(0.5~1.0)∶1,原水的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波动很大,但生化池的出水溶解氧基本稳定在5.5~8.0mg/L(见图1),由此可见生化池内的溶解氧很充足。  4.2生化池预处理效果及分析  4.2.1浊度的去除(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浊度的去除率在5%~40%,平均约17%,其去除机理主要依赖以下作用:  ①填料上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和对形成浊度的有机物吸附降解;  ②由于溶解氧充足,以细菌为食料的原生动物大量繁殖促进了生物絮凝,而且这些原生动物(如轮虫和纤毛虫等)还可以吞食水中游离细菌和微小的污泥质点,从而降低生化池出水

6、的浊度;  ③老化脱落的生物膜可起到生物絮凝剂的作用,与细小的悬浮颗粒形成大絮体沉降到底部;  ④部分原水中的较大颗粒可自然沉降除去。  总的来说,当原水浊度较高时,浊度的去除以自然沉降和生物絮凝沉降为主,生物吞噬分解能力有限。微孔曝气的生化池气水比一般取(0.5~1.0)∶1,既可以使生化池有足够的溶解氧,又有适当的曝气搅拌强度。若气水比过大,会有部分老化脱落生物膜和固体颗粒被冲出生化池而导致出水浊度升高。  4.2.2氨氮的去除(见图3)  由图3可见,生化池氨氮的去除率在60%~85%。原水的氨氮浓度为10mg/L,水温≥20℃时,生化池出水氨氮浓度为3mg/L,再经后续的混凝沉淀和砂滤

7、工艺,滤后水的氨氮浓度<1mg/L。  由试验可知,即使原水的CODMn达到12mg/L左右,CODMn值大小对氨氮的去除也没有明显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生化池中的溶解氧很充足,能满足硝化菌和异养菌的最大需要,这两类细菌之间不会产生明显的竞争,所以生化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基本稳定。 4.2.3亚硝酸盐氮的去除(见图4)  由图4可见,氨氮浓度较低时(<2.5mg/L),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在20%~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