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ID:9644756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中国城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中国城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中国城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城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我国2~5岁城市儿童睡眠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我国12个省市7282名2~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城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1975%;睡眠障碍的分布存在性别差异,女童梦游、夜惊患病率高,男童则磨牙、用口呼吸患病率高;儿童睡眠障碍是遗传、疾病、围产因素及儿童性格、睡眠习惯、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加强睡眠健康教育,开展社区儿童睡眠行为筛查,从多方位为儿童营造良好

2、睡眠条件,是预防儿童睡眠障碍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城市儿童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影响睡眠的各种异常表现。儿童睡眠障碍除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外,对父母的睡眠质量亦有一定影响〔1〕。国外研究认为,遗传与环境是儿童睡眠障碍的2个主要原因,而儿童心理行为不良、器质性疾病等也会诱发儿童睡眠障碍。为了解我国儿童睡眠障碍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从而提供有效防治措施,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我们进行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经济水平将我国分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内陆地区及边远不发达地区3个层次,每层中随机选取4个大城市,分别为福州、南京、

3、深圳、天津、西安、成都、重庆、南宁、武汉、长沙、郑州、哈尔滨市,共12个市。各样本城市所辖城区按人均收入水平分为经济状况好和差2类,每类分别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区。各样本区所辖街道按6岁以下儿童数排序,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3个街道;各样本街道按儿童花名册在24~29月、30~35月2个年龄组分别抽取108名儿童,在3岁~、4岁~和5~6岁3个年龄组分别抽取138名儿童。即每个城市抽取样本630名,12个城市共7560名。所有入选儿童近一年应与父母或至少与父、母一方一起生活,并排除有严重先天疾病及传染病。本研究实际调查7282名,应答率为9630%。  12方法参考国外同

4、类研究经验〔2〕,结合中国国情编制《2~5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包括儿童睡眠情况、喂养情况、母孕期情况、家庭环境等。其中问卷涉及的睡眠障碍类型有:(1)睡眠不安:入睡所需的平均时间超过30min或者每夜睡眠中转醒频繁(≥2次/夜);(2)睡眠节律紊乱:白天睡眠难以控制,夜间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3)异态睡眠:磨牙、遗尿、用口呼吸、呼吸暂停、打鼾、喉头哽咽、梦话、梦游、肢体痉挛性抽动等。以上情况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时间至少1个月,有以上情况之一者即诊断为睡眠障碍;另外≥5岁儿童存在尿床现象才能诊断为遗尿。调查前随机抽取60名2~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的信度

5、检验,各部分内容的重测信度均在07以上,表明问卷有较好信度。调查表由家长现场填写。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由调查员进行询问填写。问卷填写后进行现场核查,避免缺漏。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数据库双录入数据,逻辑检查后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有序列联表(CMH)检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实际调查的7282名儿童中,男童3799人,占5217%;女童3483人,占4783%;不同年龄段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占5680%,直系

6、家庭次之,占3592%;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1001~3000元、3001~5000元、5001~10000元及≥10001元的比例分别为977%,4612%,3109%,983%和319%;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父亲(1355±311)年,母亲(1299±303)年。  22睡眠障碍患病情况(表1)2~5岁儿童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1975%,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分布存在性别差异,女童梦游、夜惊患病率高,男童则磨牙、用口呼吸患病率高。  表12~5岁儿童常见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及性别分布(略)  注:男女童比

7、较,*P<005  23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对睡眠障碍总患病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睡床情况、变换睡眠地点、睡前需要安慰物、夜间睡前30min看电视或玩电脑、夜间入睡方式、居室嘈杂程度、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态度、儿童容易适应新环境、儿童愿意表露情绪、儿童容易冲动/好动、儿童患有慢性疾病、孕周、出生窒息、母亲孕期被动吸烟、父母有睡眠障碍、近1个月感冒次数、近1个月鼻炎次数、蛲虫病、哮喘等33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的混杂影响后,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对睡眠障碍总患病率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