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对接

学校教育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对接

ID:9645989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学校教育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对接_第1页
学校教育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对接_第2页
学校教育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对接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对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校教育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对接学校教育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对接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力度,在记录、存档、实物收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有许多专业人士投入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但这些远远不够,弘扬传统文化和保护珍贵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广大青少年作为民族文化的受众和传承者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群体,他们是中华文化继承和复兴的主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意义重大。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建树甚微,使得广大青少年无法从学校教育的渠道得到传统

2、文化的滋养,这不能不引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拟从学校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能否实现有效对接的角度,探寻一条民族音乐活态传承和青少年接受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必要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职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目前的学校教育已深深烙上工业化的印记,将智育教育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由成长的提高。教育的这种营养失衡状态,必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方式日益丰富多样,而传统音乐却

3、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永远的消亡。尤其对青少年一代而言,较少有人唱家乡戏或本民族地域的传统民歌,传承更是后继乏人,这不能不引发人们的关注。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也是一个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精心构筑的精神家园,承载着本文由.L.收集整理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是维系民族传统的根,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如果一个国家连起码的文化传统都支离破碎,不但是国家民族的悲剧,更是亡国灭种的危险信号。  正是因为广大青少年缺少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滋养、传统音乐文化传承面临绝境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学校教育与传统民族音乐文

4、化传承的对接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战略意义所在。  二、可能性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前人的天才创造,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藏,其自身具备以下特点:  1.优秀性与独特性  传统民族音乐作品能够世代传唱,历经岁月的洗涤和沉淀而存活下来,这本身就说明其优秀性。而某一地域、某一民族的音乐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域或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这就是其独特性所在。  2.艺术性和观赏性  生活常态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也具有优秀性,因为与时代和生活方式联系紧密,没有更多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那些具有较高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其艺术性,使其具有审美

5、价值;其观赏性,使其具有愉悦功能。艺术性和观赏性决定其传承的价值。  3.完整性与延续性  优秀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形态保存相对完整,没有遭受更多冲击或破坏,具有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延续古今的特点,较好地保存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本真。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上述特点恰好证明了这些优秀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进入中小学课堂,使广大青少年得到传统文化滋养的先决条件和天然合理性。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更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条件和优势。将二者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滋养,又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活态传承,更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  三、可行性  1.要想

6、实现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对接,首要的问题是打破现有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还素质教育以本来面目。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能回归艺术教育的正常渠道,才能完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培养创造力、集体精神、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  2.选取已入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戏剧项目,兼顾还没有被发掘、整理、收入保护名录中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织专家、学者、一线音乐教师、非遗项目传承人选编具有地方特色又适合在学校传播的艺术作品,编写地方教材或校本教材,力争每所学

7、校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3.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利用上课铃、课间活动、艺术节、第二课堂、观摩演出等多种艺术活动形式,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民族传统音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听赏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兴趣。也可将会唱家乡歌、家乡戏,会跳民族舞,会演奏本民族乐器纳入学生考试内容和水平测试的内容。  4.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文化管理部门、艺术院团的人才培养优势,鼓励音乐教师走出去拜师学艺,提高业务专长。也可将传承人请进来为学生进行艺术展示或专项辅导,同时加强校际交流,给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的机会。  总之,在当下传统民族音乐教育逐渐式微的状况下,每一位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