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产业遭进口冲击的根源分析及其应对

我国大豆产业遭进口冲击的根源分析及其应对

ID:9648653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我国大豆产业遭进口冲击的根源分析及其应对_第1页
我国大豆产业遭进口冲击的根源分析及其应对_第2页
我国大豆产业遭进口冲击的根源分析及其应对_第3页
我国大豆产业遭进口冲击的根源分析及其应对_第4页
我国大豆产业遭进口冲击的根源分析及其应对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大豆产业遭进口冲击的根源分析及其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大豆产业遭进口冲击的根源分析及其应对  内容摘要:面对国际市场对中国大豆产业的严重冲击,如何提升中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我国大豆进口猛增的代价及根源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规范进口且高度重视现有跨国资本垄断格局、政府加强对大豆产业链的支持和补贴力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豆产业进口冲击根源垄断操纵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和净出口国,但近十几年来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大豆国内产量的降低和需求的增加带来我国大豆进口的猛涨。在2001-2007年间我国大豆进口年均增长18.22%

2、,2007年的大豆进口量超过了3100万吨(见表1),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另外,国内的大豆生产者,由于得不到国内政府的价格保护,减少了大豆播种面积。由于国内过分依赖进口促使大豆价格增长,近年大豆价格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2.2%。2006年,由于大豆、豆油这两种产品价格猛涨,我国损失近33亿美元。我国大豆进口需求在增长,而豆农却没享受到需求增长的好处,大豆种植业和产量在不断地下降。而高价进口大豆带来的结果,必然最终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随着大豆需求的增长以及我国产量在不断地下降,在大豆主产国间,我国大豆已经明显处于

3、劣势。而阿根廷和巴西两国的大豆生产具有强显示比较优势,但波动幅度较大;美国基本处于世界第三位的水平,且其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较稳定,变化幅度较小(见表2)。  在大豆主产国间,我国大豆的进口贸易依存度最大,而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进口量超过生产量,进口贸易依存度由30.32%陡增到230.0%,出口贸易依存度在1.7%左右;2007年,进口依存度比美国高227.73%、比巴西高228.35%、比阿根廷高225.53%,而出口依存度比美国低35.93%、比巴西低46.53%、比阿根廷低20.23%。    我国大豆进口猛增、价格上涨的

4、影响及代价    (一)大量不合格大豆和豆油进入我国市场  2004-2006年进口大豆的货值检验不合格率在80%以上。2006年检验的美国大豆重量和货值不合格率高达86%,阿根廷大豆高达74%以上,巴西大豆则高达82%。2005年进口豆油的不合格率高达43%。中国海关截获大量疫情大豆。2004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中查获的疫情占批次、重量和货值的比重高达86%、82%和84%;阿根廷和巴西则分别高达89%、79%和84%及90%、87%和91%。2005年三国检疫货值截获疫情的比率分别为89.9%、80.5%和86.3%。   

5、 近年来,进口大宗粮食的检疫性杂草种子携带率达100%。进口作物携带的疫情复杂,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动植物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而我国目前大量使用转基因大豆的状况也令人担忧。  (二)大豆主产区豆农收入难以为继  由于跨国公司垄断操纵,形成无论高价和低价国内种植者都蒙受损失的恶性膨胀。1996年国内生产大豆实现净利润134.8亿元,到2005年仅为97.2亿元,减少28%。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大豆市场开放之后,大豆价格受到了国外价格的显著影响,国内大豆生产并未因为内需的扩大而受益。  (三)国家损失惨重  与2006年价格相比,我国

6、由于大豆及加工制品进口失控而多支付39.5亿美元,占这些产品进口总额的28%,相当于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4%。若考虑菜籽油和棕榈油,则高达55多亿美元,而我国新政策支持大豆种植业的只有4亿元,只相当于多付给进口商价款的1.4%。完全依赖进口的大豆和豆油对产业和国家安全产生巨大影响。    我国大豆进口猛增、价格上涨的根源    (一)垄断操纵原因  国际粮商控制了中国大豆的进口,他们低价买入南美及享受巨额农业补贴的美国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的压榨企业,赚取垄断的贸易利润。同时,外资进入中国企业多是以参股的形式,一般持有企业10%

7、至25%左右的股权,以换取中国大豆的采购权,向中国销售大豆。目前少数几家国际粮商控制着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的收购、仓储和出口码头等设施,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大豆货源,全球大豆贸易基本被国际粮商垄断。大量的国内压榨企业被国际资本收购后,中国的压榨业外资垄断逐渐形成。中国对大豆产业的保护较弱,但国内需求很大,国际粮商在中国之外控制大豆的供给,在中国之内垄断大豆压榨产业,以此占领中国市场。    (二)跨国粮商通过期货和股市炒作等误导我国加工企业  跨国公司通过期货和股市炒作,每到美国新豆上市、中国大量采购大豆时,便通过

8、基金拉抬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价格,而中国作为国际上最大的大豆买家,进口量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1/3,对大豆价格却没有发言权。同时,由于我国统计体系很不完善,难以准确掌握市场的实际需求,因此,政府和加工企业在做出进口决策时较易受美国政府的权威预测数据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