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勋复辟时期民众的心态浅析

关于张勋复辟时期民众的心态浅析

ID:9652954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关于张勋复辟时期民众的心态浅析_第1页
关于张勋复辟时期民众的心态浅析_第2页
关于张勋复辟时期民众的心态浅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张勋复辟时期民众的心态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张勋复辟时期民众的心态浅析  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民国六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张勋复辟在我国近代新旧文化交替激荡的历史时期,无疑是一次逆时代潮流的事件。  清室复辟活动由来已久,张勋在辛亥革命时曾被清廷任命为江苏巡抚兼属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他以徐州、茺州为老巢,全力扩充其辫子军,为复辟清室做准备。在张勋复辟之前,1913年发生了几度欲施未行的“癸丑复辟”。这场复辟阴谋主要有溥伟等前清遗老和张勋、冯国璋等北

2、洋将领策划。但他们各从自身利益出发,即密谋勾结又互相倾轧,遂使阴谋破产。阴谋破产当然有组织者自身的原因,但更是由当时的社会形势所决定的。同样,张勋复辟也难以逆转时代前进的车轮。张勋复辟如同儿戏一般,遭到人民的反对。在复辟时期,人民的心理是复杂的。  一、反对复辟  社会发展到1917年,经历了辛亥革命的的冲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民主与革命的观念已经在一定上得到了传播。中国社会环境的剧变,引起人们社会心态相应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先进的革命志士身上,也体现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而且,在一

3、定程度上,曾经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代表的清廷内部成员身上也体现了这种变化。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恢复清王朝的统治,是必然为民众反对的。  复辟的消息传到上海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坚决进行反帝制的斗争。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坚决反对帝制复辟,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就普通群众来说,同样对张勋复辟抱反对态度。义军自从与张勋的军队开展以来,屡获胜利。张勋的军队退至丰台,张勋急开拔驻扎天坛之军队两营,驻往战地抵抗。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张勋还不忘铺陈排场,“该军队起队之时,号声大作,军乐齐

4、鸣,所过之地,行人辟易。”有民众讥讽道,“我只道是哪家大出丧,原来是辫子军出兵打仗,我怕他有命去没命回哩!”不仅如此,“此后凡辫子兵开行一次,北京都人士皆谓其出丧一次云。”  在复辟初始,发生了颇有趣味的一件事,“实行复辟第二日,土木工人等撤‘中华门’换为破旧‘大清门’后,工人等即将支搭架子之木杆放置于该门之左右,始终并未搬回。”等到辫子军投降、张勋逃跑之后,又“撤‘大清门’换为‘中华门’,而支架搭子之木杆,仍是初次支搭架子之木杆未搬回者。”对于此事,好事者多有议论,有的人说工人有先见之明,知道不

5、久后还要将中华门再换回来;也有人说是工人懒怠成性所致。姑且不论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这并不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原因所致,我们都可以看出复辟在当时并没有被民众当成一个严肃的事件。  清代是满族人建立的,按常理来说,复辟是比较容易得到满人的响应的。然而,情况也不尽是如此。自张勋倒行逆施,实施复辟以来,“满人之有世界知识者,无不私忧窃叹,甚或慷慨愤激,痛骂辫帅。”在旗民泣告同胞书中写道:“逆贼张勋,野心不死,再倡逆举,死我旗族。”  张勋复辟的主体是宣统,但是宣统帝及清室的成员对复辟也是不情愿的

6、。不过是迫于张勋之威逼,不得已而为之。“清室逼于张勋之要挟,收回政权情知重违民意,必招祸端,两太妃与宣统帝终日哭泣。”在战争开始后,张勋派人到宫内阻止清帝出宫。对于张勋的行为,连清廷宫内太监也难容忍,“清宫太监等莫不大骂张勋,祸害清室。”张勋之复辟行为连清室的支持都得不到,其不得人心之甚,由此可见。  二、支持复辟  改朝换代之际,君臣之义、道德操守对于旧臣来说,是人人都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一次重大的考验。晚清遗老是一特殊的社会群体,虽说是自遗于世,却又很难忘情于现实和对先朝的追恋。渴望恢复故国的中

7、兴情结是萦绕他们在“新朝”挥之不去的梦魇。因此,当认为各种条件因缘成熟时,谋复故国便成为促成他们再入世俗的最佳动机。张勋复辟是图谋恢复清室江山的具体政治运作,当时著名的前清遗老几乎都与闻其事。  “复辟旨下,热衷者纷纷入神武门、宫门请安并谢恩。”如端绪、江朝宗、梁敦彦、王达、雷震春、吴炳湘、章梫、陈毅、黎湛枝、康有为、杨寿柟、陈曾寿等若干人,“莫不翎顶袍褂,花衣数珠,行三跪九叩典礼。”最有趣的要数杨寿柟,本为民国财政次长。伪清复辟后,杨献媚张勋,遂得度部侍郎之职。于是前财政次长与现在度支部侍郎并用

8、,真是滑稽之极。  复辟后一班无识之满员,皆欢天喜地,设宴庆贺。复辟三日,一般旧官僚,指日弹冠相庆。于是消失了六年的翎顶,又大出风头。  这之中当然有真正忠于清室的、顽固的晚清遗老,劳乃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劳乃宣是晚清的老翰林,极其顽固。民国成立后,匿居青岛无所事事。但其“日必念八股制艺数十遍,及写白纸十余行,无间寒暑。”因为伪清授予他法部尚书一职,于是购得《大清律例》一书,终日诵读,惟恐人讥他不懂法律。在被人劝告应该参读民国新法律时,还振振有词道:“大清帝国自然用大清法律,此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