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ID:9653824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_第1页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_第2页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刺疗法穴位贴敷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6-01—2007-08,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24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1]①起病急骤,病前多有感受风寒史;②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③突然口角歪斜或漱口时漏水,或进餐时食物常常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④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颌等动作,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

2、失,眼睑闭合不全;⑤部分患者患侧可出现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及听觉过敏等症状;⑥排除脑血管意外、肿瘤、外伤、格林-巴利综合征、中耳炎等疾病。  1.2一般资料全部52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7~17岁5例,17~35岁8例,35~60岁15例;病程1~3日8例,3~6日16例,6~9日4例。对照组24例,男12例,女12例;7~17岁4例,17~35岁8例,35~60岁12例;病程1~3日9例,3~6日10例,6~9日5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针刺疗法。①面部取穴: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迎香、颧骨羽人彡、下关、地仓、颊车、承浆、翳风,以上均为患侧取穴。下关、地仓采用透刺法,针刺方向为下关透刺地仓,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迎香、颧骨羽人彡、颊车、承浆、翳风浅刺,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②全身取穴:合谷(双)、足三里(双)。均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法,接G6805电针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疏密波,频率20次/min,留针30min。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

4、穴位贴敷法治疗。贴敷膏的配制:白僵蚕、全蝎按1∶1的比例研细成粉过120目筛,蓖麻仁捣烂成泥状,与前药搅拌成膏,高压消毒后密封备用。取针后,选取患侧翳风、下关、阳白、地仓、颊车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配制好的药膏0.2g(每穴)贴敷于穴位上,以1cm×1cm橡皮膏固定。  1.3.3疗程及其他2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1~2日。治疗期间勿食辛辣食物,忌烟酒。  1.4疗效标准[2]痊愈:症状消失,颜面部表情功能恢复;显效: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肌肉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谈笑

5、时口角轻微歪斜,额纹和鼻唇沟未恢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僻范畴。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病在胃脉,涉及肝胆。治宜祛风通络,养血和营。取穴多以手、足阳明经及手、足少阳经脉穴

6、位为主。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取穴以面部穴位为主,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迎香、颧骨羽人彡、下关、地仓、颊车、承浆、翳风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配合循经远部取穴,根据“面口合谷收”,取合谷通调经络气血,祛风止痛;足三里调理脾胃,滋养气血生化之源,扶正以祛邪。诸穴合用,疏通阳明、少阳经脉,以祛风通络,养血和营,使筋肉得濡润温煦,则病自愈。  对于一些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单纯针刺效果往往欠佳。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针刺刺激量小,刺激范围小且缺乏连续性,未能持续刺激神经系统反射弧中的感受器。现代医学认为,皮肤

7、的吸收功能是外治法的应用基础,表皮角质层是人体的防御屏障也是影响皮肤吸收的关键结构,如果皮肤损伤导致角质层破坏,可使损伤部位皮肤的吸收作用加强。因此,笔者采用针刺后配合穴位贴敷,所选药物白僵蚕、全蝎均能祛风止痉,其中白僵蚕并有化痰散结之功,全蝎亦善于通络,二药合用,为治疗口眼歪斜之良药。选择理想穴位,由于针刺使皮肤表皮角质层破坏,敷以药物,加强局部渗透作用,缩短被吸收过程,使穴位刺激增强,药物直达病所。笔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一般额纹出现及眼睑闭合要比鼻唇沟及口角歪斜恢复早,故治疗中应酌情增减所取穴位和用药量。同时

8、还观察到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疗程越短。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法作用持久而有效,克服了单纯针刺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不足。针药并用,简便灵验,相得益彰,故在临床中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