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环保参与缺失原因分析

我国城市环保参与缺失原因分析

ID:9656343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我国城市环保参与缺失原因分析_第1页
我国城市环保参与缺失原因分析_第2页
我国城市环保参与缺失原因分析_第3页
我国城市环保参与缺失原因分析_第4页
我国城市环保参与缺失原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城市环保参与缺失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城市环保参与缺失原因分析  摘要:中国城市中,社会个人普遍具有环保意识及行为能力,可令人不解的是,现实社会中却又非常缺失环保行为。对于这样一个疑惑,不同于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之解释,通过引入协同论分析方法,从系统演化的一般规律来探讨环保参与缺失的机制,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缺失集聚民间环保力量的有效组织,并认为非政府组织(NGO)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环保参与;协同论;非政府组织    1初步分析环保参与缺失之原因    在中国城市中,环保的宣传教育工作已经开展多年,长期的熏染使市民普遍表现出对环境问题的极大关注,以及参与环保的积极意愿,但现实实践得出的

2、结论与条件却是矛盾的。许多市民在面对最基本的环保行为——把自己制造的垃圾扔进垃圾桶时都不能完全参与,对环保事业仅仅只是在停留在思考与言论的层次上。  门瑟·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做出解释,假设人是自利、理性的,在其贡献公共产品之前会衡量其行为的收益与代价,收益若大于代价意味着公共产品的产生,反之则意味集体行动的失败。表面上来看,中国环保现实论证了这个结论。  不同于奥尔森的是,笔者认为人并完全不是自利、理性的。不完全自利体现在人有时会做出利他的行为,例如有不少积极的环保志愿者,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却奋斗在环保事业第一线。不完全理性,体现在信息不完全、处

3、理信息能力以及决策行为能力的缺失之上,这三个缺陷足以使人不能完全理性地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决定。  基于这个逻辑起点,笔者认为“收益——成本比较方法”并不能解释环保参与缺失的根本原因,而重视个人环保行为发生之时的环境影响,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于形形色色社会关系之中的个人,在与关系中的其他人发生各种形式交流之时,彼此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所以分析个人面对环境压力之时,是如何做出环保参与与否的决策,就不得不分析其行为发生时所处的环境,即其所处的系统。    2研究平台——环保社会系统    2.1协同论  对于系统,钱学森定义它为一个复杂的、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

4、组成部分结合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贝塔朗菲说“存在适合于综合系统或者子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而不论其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力的情况如何”,所以,系统论就是研究一切复杂系统的普遍模式、原则和规律的新学科。  协同论,亦称协和学,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教授创始,作为系统三论(自组织、协同、突变)之一。它基于子系统的合作受相同原理支配,而与子系统特性无关的原理,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或是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转变规律和特征。  哈肯教授指出,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关键不是热力学平衡还是不平衡

5、,也不在于距离平衡有多远,而在于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它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有序的时间、空间和时空结构,即产生新的有序状态。其分析逻辑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不稳定性原理、支配原理和序参量原理。  2.2环保社会系统  本文从微观个人入手,认为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家庭,其更基本的组成细胞是个人,并通过个人的分工合作达成其功能。马克思说人是其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意味着社会中的每个人具有多重的社会性质,多重社会角色,而任何一种社会角色,从社会层面上理解,则意味着不同角度的一种社会系统,比如说,市场条件下的个人具有的“经济人”属性

6、,政治环境使个人具有的“政治人”色彩,相应地社会层次上就表现出“经济社会系统”和“政治社会系统”两个系统。  所以,本文以“是否具有积极的环保意识,愿意投身于环保事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判别依据,并以“是否参与环保行为”为分界线,把社会个人区分为“环保人”和“非环保人”,而“环保人”组成的社会系统称之为“环保社会系统”,反之则为“非环保社会系统”。  以此为标准,中国城市目前还只能归类为“非环保社会系统”,所以下文将以协同论为分析工具,探讨中国城市从“非环保社会系统”转化为“环保社会系统”的阻碍。    3以协同论探讨环保参与缺失之原因    协同学抽象出系统

7、演化的共同特质,认为内部变量受到外部变量的变化驱动,通过耦合关系达到某个临界值,使系统远离平衡态而达到不稳定状态,系统内的子系统及其参量在彼此的耦合作用关系中产生不同模式,竞争后获胜留下的慢变量通过扩大和强化自己的力量,形成能够支配、同化整个系统的序参量。  3.1不稳定性原理  不稳定过程在系统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对于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结构,每个子系统都与外界发生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而当系统外部参量的变化引起内部子系统出现涨落时,系统就处于不稳定状态。  对于“非环保社会系统”的微观个体而言,每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