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5.2《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测试(苏教版必修3)

生物:5.2《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测试(苏教版必修3)

ID:9657649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生物:5.2《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测试(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生物:5.2《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测试(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生物:5.2《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测试(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生物:5.2《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测试(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物:5.2《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测试(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2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测试一、选择题1.青蒿和奎宁的药用价值是()A.活血B.化瘀C.止痛D.治疗疟疾2.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A.病毒性疾病B.细菌性疾病C.基因性疾病D.染色体变异病3.我国特产的目前处于绝灭边缘的水生哺乳动物和栖息在淡水中的爬行动物分别是()A.鲸、儒艮B.白鳍豚、扬子鳄C.猫熊、扬子鳄D.猫熊、白鳍豚4.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选择B.物种退化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5.国内外经验证明,一个较大的国家或地区,生态环

2、境要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应达到()A.10%以上B.12.7%以上C.21%以上D.30%以上6.有“植物界的熊猫”和“鸽子树”之称的中国特有珍稀植物是()A.银杏、银杉B.银杉、珙桐C.银杏、珙桐D.水松、珙桐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的是()A.猫熊B.金丝猴C.扬子鳄D.大象8.“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A.研究价值B.药用价值C.美学价值D.经济价值9.我国古老、特有的爬行类物种是()A.大熊猫B.金丝猴C.白鳍豚D.扬子鳄10.我国多数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3、B.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C.环境污染D.外来物种的入侵11.在生物净化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绿色植物和动物B.动物和微生物C.绿色植物和微生物D.高等动物和病毒12.据调查,闹市区空气里的细菌比绿化区的高7倍以上,这是因为某些植物能()A.吸收有毒气体B.分泌抗生素C.蒸发水分D.制造氧气13.吸收二氧化硫能力较强的植物是()A.柳杉B.地衣C.蕨类D.雪松14.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是()A.人畜粪尿、农药B.纤维素、农药C.人畜粪尿、蛋白质D.塑料、尼龙15.下列有关AA级绿色食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允许使用任何有机化学合成物质B.

4、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有机化学合成物质C.农田的水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D.包装时不能对食品造成污染二、简答题16.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80年代侵入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

5、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和开发利用。(3)事例三说明:由于入侵或引种到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17.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有来消除环境污染和等。18.生物净化是指生物通过、和作用,使生态环境中和的过程。19.绿色食品标志由上方的。下方的和中心的组成,象征。整个标志为,寓意为。学家将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混合均匀,等量地分装在两个相同容积的容器里,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分析回答

6、:(1)A组敌麦隆只分解10%的原因是;B组敌麦隆分解50%的原因是。(2)实验结论是。组别灭菌处理喷施等量药物温箱中培养检测敌麦隆分解情况A高压灭菌敌麦隆(除草剂)六周分解10%B(对照)不灭菌敌麦隆(除草剂)六周分解50%参考答案1.D2.A3.B4.D5.D6.B7.D8.C9.D10.A11.C12.B13.A14.D15.B16.(1)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2)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掠夺式(3)外来物种缺少天敌17.利用生物净化发展绿色食品18.吸收分解转化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或消失19.太阳叶片蓓蕾和谐生态系统正圆形保护)高压灭菌使土壤中微生物死亡,

7、土壤分解“敌麦隆”能力降低未经高压灭菌处理的土壤中含有许多微生物,分解“敌麦隆”能力大大提高了(2)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敌麦隆”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