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例疟疾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分析

51例疟疾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分析

ID:9658703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51例疟疾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分析_第1页
51例疟疾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51例疟疾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51例疟疾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12岁~33岁,其中5例为农村学校学生,其余均为附近农民,均为间日疟;有47例患者在外周血片中查到疟原虫,4例先在骨髓涂片中找到疟原虫,然后复检血片也查到疟原虫。  1.2临床症状全部病例均发烧,体温:37.5℃~39.5℃,其中6例呈现典型的隔日下午发作性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症状,首诊即疑似疟疾,外周血片检查找到疟原虫而被确诊外,其余病例均为复诊后才被确诊,其中18例因全身皮肤紫癜起病,就诊皮肤科,血常规示血小板减少又被转到血液科;其余均因发

2、烧、咽部不适被诊为感冒;4例因三系减少被怀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了骨髓检查。体检:51例患者中有18例皮肤瘀斑,15例脾大。  1.3检查方法对在外周血片中查到疟原虫的患者,立即抽取静脉取血1ml注入抗凝瓶(内含EDTAK21.5mg~2mg)中混匀抗凝,于采血后30min内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用SysmexSF3000血液分析仪测量PLT;所用试剂均为原装配套。同时选50例健康者测PLT。  1.4数据处理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表1疟疾患者与正常对照组PLT检测结果比较(略)  3讨论  统计结果显示,51例疟疾患者PLT数为

3、(82.73±28.71)×109/L;对照组PLT数为(159.08±38.34)×109/L,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典型的疟疾是以周期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不同程度的贫血为特点,这很容易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及时申请血片找疟原虫而被诊断,但本组只有3例出现典型的症状而被及时诊断,其余的病例均为不典型的发热,并伴有皮疹、咽部不适而被怀疑皮肤病、上呼吸道感染和血液病等疾病,没有得到及时诊断,这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疟疾实验室检查常见的变化是贫血、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降低,但本组病例发现除血色素、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外,

4、白细胞增减不明显,而血小板绝大多数均有明显的减少,占66.6%,这可能是以前血小板的检查没有被列入血常规检查的项目中有关,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不然,很容易被误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疟疾伴发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分析如下:过去提出的栓塞说、炎症说和DIC说均属推测[1],因此,不能证明血小板的减少是由于消耗增多造成的。现已明确,疟疾可引起继发性脾功能亢进[2],血小板被摄入脾脏内破坏增加,血小板破坏过多,致使外周血液血小板显著减少。疟原虫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有可能产生血小板抗体的(PAIgG),血小板与PAIgG结合后流经脾脏时被巨

5、噬细胞吞噬,故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显著减少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进一步加剧了血小板的破坏有关,本组5例做了血小板抗体测定,其中4例阳性,也证明这一点。疟原虫可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使其吞噬功能加强,同时,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TNF又增强巨噬细胞活性[3]。另一方面TNF对造血具有负向调控作用,抑制骨髓造血[2]。本组4例骨髓穿刺检查结果3例显示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说明骨髓抑制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因此,疟疾伴发血小板减少原因可能是复杂多样的。关于疟原虫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免疫反应所致疟疾伴发血小板减少的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

6、步的观察和实验研究。疟疾伴发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发烧伴有血小板减少应及时补查血片找疟原虫,以防漏诊和误诊。疟疾诊断只需涂血片找到疟原虫就可确诊,此时检验科的作用尤为重要,如遇畏寒、发烧、咽痛等症状,血细胞分析发现血小板减低者,应及时复检血片,注意查找疟原虫,使患者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18626.  [2]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3254,2123.  [3]沈一平.寄生虫与临床[M].

7、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61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