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研究

ID:9658767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研究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研究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研究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考试中,我发现几个很基本的数学问题许多同学都出现错误或不能做,并且还是上课多次强调的题型。在心里感叹“孺子不可教也”。待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应该“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学生太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反思自己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有很多地方急于“授鱼”而非“授渔”,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以致于“鱼”、“渔”都没“授”好!  为此在这次考试后,首先,我找了几个同学谈话,通过个别谈话了解到造成本次考试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动力不足、

2、基础薄弱、苦学无效、考前焦虑等。其次,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有对任教的高一的两个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基本情况有:  然后,又从这次数学考试成绩上分析,若把年级段前25﹪的成绩(80分以上)看成是优秀,那么每班有14人,优秀率为28﹪。不及格每班有8人,不及格率为16﹪。这结果与调查“兴趣”、“数学学习方法”这一栏数据基本相符。  二、问题解决对策  大教育家陶行之曾说过:教育是教人变。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确保自己的言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符合新的教

3、学观,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挖掘课程资源的情感因素  1.要挖掘教科书情感因素。(1)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2)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矛盾,以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以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追寻数学家的足迹,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形成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并从历史的角度注入文化活动的意义.2.有效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顺理成章地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3.

4、善于利用周边环境、乡土资源。  (二)以数学的内在魅力吸引学生  每堂数学课都有侧重点,不能象“小商品市场”。数学教学有必要思考“怎样切西瓜学生会喜欢吃”。那么课堂教学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有必要再创造几个小小的高潮。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习题课中补充练习:  例: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BAD=60°,∠ABC=∠ADC=90°,AD=4,AB=3,则AC=()  A.5    教师:同学们对这道题有什么想法?  学生A:观察到特殊图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行不?  学生B:不是很好,有根号,未知边太多。

5、  教师:在科学中,怀疑是举足轻重的。有怀疑才能有深刻的思维。  学生A:还没想到其他具体的解法,不过可以试着用排除法,显然A、C不可能。只要对B、D检验就行。  学生鼓掌认同。  教师:很不错。若对一道题目毫无头绪,可以考虑特殊方法。  教师:图形中有什么特殊性?可以联想到什么图形?  学生C:有两个直角三角形,有公共斜边。  学生C:联想到外接圆,先用余弦定理算出BD,再用正弦定理算出AC。  教师:联想合理吗?大家赞同这种思路吗?  学生鼓掌认同。  教师:“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6、火阑珊处”。  学生D:延长AD与BC相交于点E,利用三角形相似,可得ED=2,再用勾股定理算出AC,答案为D。  学生E:往另外方向延伸也行。  教师:非常好。“柳暗花明又一村”。几何问题中使用割补法,有时效果非常不错。  学生赞同。  教师:几位同学从多个角度、采用不同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对本题有了满意的解答。那么谁愿意来点评一下这道题的优缺点?  学生:本题很好的把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复习巩固效果。另外,题目用初中数学知识也可解决。  学生鼓掌认同。  教师:非常棒的点评!同学们

7、可以对本题再思考或改造,看看有什么收获。  (三)有效渗透思维策略  数学观念永远支配着人的思维,发挥着无形的作用。  《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教育中培养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数学地”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中国.l.编辑整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