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及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及分析

ID:9658909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及分析_第1页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及分析_第2页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及分析.L.编辑。  摘要: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但制造业总体空间集聚程度一般,区域特色有待加强;产业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基本与从技术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路径一致。  关键词:产业集聚;地理集中指数;镖靶模型    产业集聚具有“嵌入性”、“地理集中”、“弹性专精”、“集体学习”等特征,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自马歇尔提出著名的产业空间集聚三个原因后,经济学者对产业集聚不断进行深入探索,从不同的视角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了研究。国内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方式、性质、成因及

2、其优势等方面,从量化角度研究产业集聚的  二、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和计算说明  尽管产业集聚现象已呈现从工业向第三产业扩展的趋势,但工业仍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工业的核心是制造业,2000、2001、2005年中国工业产值中制造业所占比例分别高达83.90%、84.36%和86.15%,因此以制造业为对象研究中国产业集聚水平变化趋势具有代表性。由于2004版《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开始采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对行业进行分类,为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我们选择的研究时段为2003~2005年,研究对象为我国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3、和代码》中c门类制造业中的30个大类(即2-SIC)行业。本文的样本数据源于2004~2006各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鉴于Ellision和Glaeser产业集聚γ指数的优越性,本文将采用该指数来测度中国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并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对其变动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二)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根据产业集聚γ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出我国制造业2003~2005年间的产业集聚γ指数。  参照Ellision和Glaeser关于产业空间集聚指标的三个划分区间:(1)r<0.02,表示该产业不存在区域集聚现象;(2)0.02≤r≤0.05,表示该产业在区

4、域分布相对较为均匀;(3)r>0.05,表示该产业在区域分布的集聚程度较高,我们将2005年制造业行业集聚程度按照指数进行分类排序。  综合分析发现:  第一,从不同行业的产业集聚γ指数变化情况看,2003~2005年30个制造业行业中有23个行业的γ指数增长,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制造业集聚趋势加强。增长幅度较大的行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增幅均超过150%。这些行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存在较强的规模效益,且产品的需求弹性较高;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是成熟型产业,增幅

5、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老的行业过去较分散,起点基数小,因此集中指数稍有增长便显得增幅较大。γ指数下降的行业有橡胶制品业、印刷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7个行业,这些行业中橡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属于目前各地发展经济大力扶持的行业,这两种类型的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下降可能是因为各地重复建设严重。  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增强与经济发展趋势相符合。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由粗放模式转为集约模式,区域的发展也强调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注重

6、产业链的延伸,并以主导产业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的升级调整,产业内集聚度的提高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是由于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全球布点、外包等分工协作深化、虚拟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供应链的全球最优配置,使得各国和地区在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促使集聚程度不断增强。  第二,比较30个制造行业2005年产业集聚γ指数可以发现,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制造业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与资源相关产业集聚在原料所在地。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化工及炼焦业等;二是由于地方生产传统形成的集聚地,如家具制造业等;三是一些中高技术产业

7、,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此外,产业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产业从技术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向劳动密集型转移的过程,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γ指数在3年的计算结果中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这可能是因为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更易集聚,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相对突出。  第三,通过30个制造行业2005年产业集聚γ指数可知,30个制造业中有9个制造业行业产业集聚明显,12个制造业行业产业分布处于均匀状态,9个制造业产业集聚不明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