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及其借鉴价值

先秦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及其借鉴价值

ID:9661387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先秦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及其借鉴价值_第1页
先秦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及其借鉴价值_第2页
先秦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及其借鉴价值_第3页
先秦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及其借鉴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先秦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及其借鉴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先秦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及其借鉴价值先秦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及其借鉴价值 摘要:先秦国学教育重视美育。先秦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内涵丰富,自成体系。孔子提出亲仁、尽善尽美、中庸、中和等美育范畴,孟子、荀子等人也有丰富的美育思想。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在美育目的、内容、途径和手段等方面至今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先秦儒家孔子孟子美育思想借鉴价值    国学经部主要包括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先秦儒家经典是古代美育思想之渊薮。聂振斌在《中国美育思想述要》中指出中国古代审美教育思想乃至整个教育思想最早产生于春秋时代早期,经过孔子及儒家的进一步发挥,才形成较系统的理论。现概述孔子、孟子等

2、人美育观点如下。    一、先秦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  (一)孔子。孔子的美育思想可归纳为:第一,亲仁的目的观。孔子的美育思想和政治理念有相通之处。在人才培养方面,孔子的理想就是塑造君子儒;而仁就是君子的道德审美要求。孔子提倡亲仁,以为里仁为美(《里仁》)。《说文》解释里,居也。孔子认为居住在具有仁义之风的乡里是极其美好的事情,而仁也是判断善恶、美丑的标准。匡亚明认为,虽然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但同时又提出了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就说明孔子的爱人不是不分善恶是非,一概都爱,而是除了爱有等差之外,还有爱与不爱、爱与恶的区别在内。①孔子认为仁比礼乐更能体现人的本性,人而不仁,如礼何

3、?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作为君子,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第二,尽善尽美的标准观。孔子认为内容和形式要和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对于音乐,他认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赞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他甚至提倡绘事后素(《八佾》),认为内在禀赋比外在表现更重要。第三,中庸的人格观。中庸是儒家重要的伦理思想,也是人格修养的标准。孔子将先民朴素的尚中思想进行扩展,认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所谓中就是尚中,讲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所谓庸,

4、就是要有平常心,处事有度,有张弛,不浮躁。第四,中和的境界观。中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中庸》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论及中和时,常联系人伦与道德,如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允执其中(《尧曰》),过犹不及(《先进》)等,都是强调个人行为的适度和完美性。中和思想有助于人类处理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推动三者共融共生,平衡和谐。  (二)孟子。孟子美育思想建立在性善论之上,孟子的德行四端说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性本善的观点。他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

5、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篇上》)孟子美育观点主要有:第一,浩然之气的人格美。孟子道: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公孙丑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释浩然为盛大流行之貌。浩然之气是人格魅力和道德优越感所呈现的至大至刚的风貌。义与道是浩然之气产生的基础,然后君子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第二,善、信、美、大、圣、神的人格层次观。孟子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尽心下》)。关于善、信,朱熹说:天

6、下之理,其善者必可欲,其为人也,可欲而不可恶,则可谓善人矣。凡所谓善,皆实有之,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则可谓信人矣。②这是说能满足人正常欲望和需要的称为善,行为有内在仁义原则称为信。充实之谓美指内心仁义丰盈充实;言行道德可为楷模并润泽他人称之为大;大之上若能化育万物则称之为圣,最高的神的境界则道行高远,神秘莫测。此六者是一个道德完善、人格升华的序列,只要加强修养则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第三,人生价值的三乐观。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尽心上》)孔子曾提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

7、乐多贤友,益矣。孔孟的三乐都注重道德人格和社会伦理的建构,孟子三乐更强调人格独立和道德完善,及教育天下英才求善求美的重要性。故孟子重视学校教育,认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梁惠王上》)。(三)荀子。荀子从其性恶论出发,特别强调修身,认为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修身》)。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美育功能说,认为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性恶》)。人性本恶,生而好利、有疾恶、好声色等,需要伪来化之,无伪则性不能自美(《礼论》)。伪指后天的人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