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盘桩抗拔性能原位检测试验设计

支盘桩抗拔性能原位检测试验设计

ID:9663572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支盘桩抗拔性能原位检测试验设计_第1页
支盘桩抗拔性能原位检测试验设计_第2页
支盘桩抗拔性能原位检测试验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支盘桩抗拔性能原位检测试验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支盘桩抗拔性能原位检测试验设计【摘要】挤扩支盘桩的抗拔承载性能和荷载传递机理的试验研究比较缺乏,且都局限于缩尺模型桩的抗拔试验分析,其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北京奥运地铁某支线站施工现场进行的我国首次支盘桩原位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对支盘桩的抗拔试验全过程进行阐述。通过对试验过程以及试验注意事项的分析,对同类基桩的原位试验检测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支盘桩;抗拔;试验设计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兴起和发展,桩基工程应用越来越广泛。一般桩基工程中,桩基承受上部压荷载的作用,相关的理论及试验研究已有不少3.1.2

2、试验加载、卸载方式试验桩设计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4040kN,试验最大加载值不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即不小于8080kN,加载采用慢速维荷法,分10级进行。本试验选用2台千斤顶分别置于反力桩上。通过安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传感器测读压力,两仪器的压力读数之和即为试桩桩顶荷载。在试桩桩顶安装4支电子位移计测读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并用数显百分表测量反力桩沉降量,如图5所示。试桩主筋直接伸出地面并焊接在反力梁侧壁上如图6所示。3.1.3位移量观测1)基准梁的安装每桩试验桩设2个I32a工字钢作

3、为基准梁,基准梁架在基准桩上,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支撑。2根基准桩间距至少大于6.8m。基准桩可用钢管桩或灌注桩,埋入地下2m。位移计通过磁性表座固定在基准梁上。2)桩顶上拔量观测方式[3]a.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min、15min、30min、45min、60min测读桩顶上拔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b.试验桩上拔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上拔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上拔观测值计算)。c.当桩顶上拔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

4、下一级荷载。d.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min、30min、60min测读桩顶上拔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上拔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min、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3.2支盘探测3.2.1地层勘探在试验桩旁布置地质钻孔1个,孔深34.00m。SH30型钻机冲击钻进、套管护壁。要求查明地面以下34.00m深度内的地层,准确分层。3.2.2支盘位置、大小、厚度探查在每根桩上布置3个钻芯孔,孔外径100mm,孔均匀对称分布在距桩中心850mm处,孔深以

5、钻穿支盘为准。记录支盘深度,厚度。支盘混凝土芯样全部保存。4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4.1钢筋计安装支盘桩的实际成盘位置与设计成盘位置会有偏差,应根据场地实际土质条件确定成盘位置后方可安装钢筋计。4.2钢筋计安装方式可以采用绑条焊接和套管对接两种方式。采用绑焊式时,应注意对钢筋计降温,避免焊接温度过高对钢筋计造成损害,导致数据不准确;套管对接连接,钢筋计套丝时应将其可靠固定,避免松动而导致损坏。4.3钢筋计数据线的保护钢筋计数据线引出时,应把数据线出头处放置于桩体钢筋笼的环状面上,以防混凝土灌注设备碰坏。此外,还应该

6、做好施工前的钢筋计保护工作。4.4数据线标识本次试验测点较多,桩体较长且是分段施工,因此应提前贴好标签。建议每隔0.5m贴一个防水标签,导线最好能伸出地面3m~5m。4.5数据线注意保护钢筋计导线比较脆弱,为防止导线受损,采用给导线套管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推荐采用防火金属套管,该套管本身具有一定强度,导线在该套管内可自由滑动,而且该管还具有防高温效果,很好解决挤压拉扯和高温问题。4.6分段施工注意防水由于桩体较长,分段施工时导线必须断开,接头处的防水至关重要。推荐采用连接套管,导线内的铜丝连接好后用塑封管封好

7、,然后用套管套好,涂抹防水胶,拧死套管两头,此时导线被扣在套管内,避免被拉断。5结语本试验是国内首次支盘桩的原位静载抗拔试验,通过对试验中各环节的阐述以及试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分析,可以为同类基桩的试验提供参考。【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