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脚治疗眩晕疗效观察

中药泡脚治疗眩晕疗效观察

ID:9664893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5

中药泡脚治疗眩晕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药泡脚治疗眩晕疗效观察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药泡脚治疗眩晕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泡脚治疗眩晕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泡脚对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0例眩晕患者用中药泡脚治疗前后观察头晕眼花,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患者上述眩晕症状发作的频率治疗前后进行比较(P<0.05),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较前明显改善。结论中药泡脚对改善患者眩晕有较好的疗效。【关键词】中草药泡脚法眩晕眩晕[1],眩就是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往往同时存在,故眩晕并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伴有周围景物或自身旋转的感觉,以致站立不稳,可引起恶心、呕吐,严重者甚至汗出、晕倒。眩晕以内伤为主,大致由风、火、痰、虚等原因引起,可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不足、气血两亏等

2、型。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内耳性眩晕证、脑动脉硬化、贫血、神经衰弱等均可视为眩晕证。目前,临床上治疗眩晕有多种中西药,如西比宁、刺五加等,但长期使用药物易产生不良反应,本研究尝试中药泡脚治疗眩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我院住院眩晕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5岁,纳入标准:①以眩晕为唯一症状。②所有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危险重症患者。②皮肤病及糖尿病者。③足部有新的或未愈合的伤口。1.2方法将红花、艾叶、川芎、牛膝、当归、杜仲、钩藤、石决明、白术、冰片等中草药用

3、粉碎机将其粉碎成精细末,每60克为一小包,每晚睡前1小时将一小包粉末用纱布包好,放入盛有3000ml冷水的容器中,水煎开15分钟后,倒入脚盆中,水温降至40℃左右时,将双脚踝关节下完全浸没其中。在浸泡过程中,用手按摩脚上穴位,泡30分钟即可,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1.3疗效评价每疗程末对眩晕患者头晕发作次数、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次数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泡脚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治疗前后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2结果60例眩晕患者中药泡脚治疗前后比较见表1。表1中药泡脚对眩晕发作频率的影响(x-±s)。3讨论3.

4、1中药泡脚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脚上有很多个治疗眩晕的穴位。如[2]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的昆仑、申脉、束骨、足通谷等穴位,属足少阳胆经经穴的足临泣、地五会、侠溪等穴位,属足少阳肾经经穴的涌泉穴等。足上穴位是人体最低穴位,可引气血下行。中药泡脚法作为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既可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又可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发挥药物作用,以调节脏腑的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2中药泡脚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研究结果提示,中药泡脚3个疗程,能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眩晕轻者症状可消失;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者,症状明显减轻,说明中药泡脚可使上述药物通过经

5、络穴位发生作用,调节机体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祖国医学认为,眩晕有肝阳上亢之眩晕,痰浊致晕,肾精不足和气血亏虚致眩晕。《内经》[3]所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丹溪心法》谓“无痰不作眩”,气血亏虚,头脑失其濡养则眩晕。在我院中药泡脚组方中:红花[4],《本草纲目》:“活血、通经。”牛膝,在《卫生宝鉴》中用治血晕。《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产后心腹痛并血晕。”当归,《本草纲目》:“治头痛,和血补血。”杜仲,《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钩藤,《本草纲目》:“平肝风,除心热,大人头旋目眩。”白术补气健脾,冰片辛香穿透,引药透达皮肤毛窍,促

6、进药物吸收,诸药合用能有效治疗患者眩晕。中药泡脚法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外用安全性高,无全身不良反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操作过程中要取得患者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