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观察

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观察

ID:9669891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观察作者:陈肖蓉张史昭赵化捷【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有效治疗途径。[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用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调控血压、血糖、纠正贫血等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肌酐、尿素氮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均值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均值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可靠。【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药;灌肠;肾

2、脏疾病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ivemethodforchronicrenalinadequacy(CRI).[Method]Randomlydivide48casesintotreatmentgroup24cases(1)takingTCMorallyandenema,andcontrolgroup24cases(2)takingqualityloiaregulation.[Result]Thetotaleffectiverateingroup1uchbetterthangroup2,thevaluesofCrandBUN

3、ahavereliablecureeffectonCRI.  Keya;kidneydiseases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而来,因为残余肾单位不能充分排泄代谢废物、不能降解某些内分泌激素,致使其蓄积于体内,并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最终导致多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我院肾病科2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用中药口服以及灌肠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住院确诊的4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21~76岁,平均(48.2±13.35)岁;平均血尿素氮(16.94±7.22)mmol/L

4、;平均血肌酐(348.10±166.20)μmol/L。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衰竭4例,多囊肾2例。对照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17~72岁,平均(43.8±13.35)岁;平均血尿素氮(16.98±7.20)mmol/L;平均血肌酐(336.46±152.30)μmol/L。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衰竭、多囊肾各2例,痛风肾病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和病情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均符合《内科学》中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分期标准参照《内科学》的标准[1]。原发

5、病的诊断符合《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的诊断标准[2]。  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调控血压、血糖、纠正贫血等对症处理。  2.1治疗组  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饮食管理的基础上,口服中药1剂/d,灌肠保留时间为30min~2h,10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口服方:党参30g,黄芪30g,怀牛膝12g,淮山药30g,茯苓15g,龟板(先煎)20g,鹿角霜10g,鲜茅根30g,芡实15g,赤小豆30g,益母草15g,牡丹皮10g,紫苏(后下)10g,生甘草5g,生大黄(后下)6g,珍珠母(先煎)20g。灌肠方根据临床辨证分为:(1)脾肾阳虚、气虚型;(2)脾阳虚弱

6、、湿热、血热、血瘀型;(3)脾失健运、湿浊中阻型;(2)热邪羁留、血热血瘀型;(5)脾肾衰败、寒湿浊邪留滞。给予相关中药加水400ml浓煎15min,去渣取汁200ml,保留灌肠,1剂/d。  2.2对照组  仅使用西药调控血压、血糖、纠正贫血、排毒、补充营养物质,支持疗法等对症治疗。  2.3观察项目  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如浮肿、尿少、腹泻次数、头昏乏力等。治疗前两组分别作血尿素氮、血肌酐测定及相应检查,治疗3月后,复查上述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对比。  3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血尿素氮正常或下降>7.14mmol/L,和(或)肌酐正常或下降>88μmol

7、/L,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血尿素氮和肌酐变化不明显,仅自觉症状改善;无效:血尿素氮和肌酐不下降,甚至有所上升,且自觉症状无改善。  3.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比较见表2。表1两组疗效比较(略)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比较(略)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t检验,治疗前两组肌酐、尿素氮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值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