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侵犯行为的家庭因素的调查研究

儿童侵犯行为的家庭因素的调查研究

ID:9674219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儿童侵犯行为的家庭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1页
儿童侵犯行为的家庭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2页
儿童侵犯行为的家庭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儿童侵犯行为的家庭因素的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儿童侵犯行为的家庭因素的调查研究儿童侵犯行为的家庭因素的调查研究影响农村4—6岁儿童侵犯行为的家庭因素的调查研究永春东平中心幼儿园郭秀明侵犯行为最早出现于婴儿期。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要求,儿童应逐步学会控制侵犯行为,发展亲社会行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条件下,儿童侵犯行为的产生与控制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解、研究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素质、家庭环境,对于控制幼儿侵犯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调查。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与访问法,共研究了东平学区中心幼儿园

2、的家长共计117名(其中男性65名,女性52名)。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文化情况方面,专科占8%,高中占25%,初中占45%,初中以下占22%;职业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占10%,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占22%,机关干部占8%,文体工占5%,农民占55%。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从家庭因素与儿童侵犯行为的关系入手,探索影响农村4—6岁儿童侵犯行为的家庭因素,研究侵犯行为的控制方法。现谨将这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家庭因素的主要特点(一)、家长的教育方式据家庭访问显示,其中民主型的家庭占调查对象的30%,专制型家庭

3、占25%,放任型家庭占25%,溺爱型家庭占20%,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幼儿的侵犯行为成正相关。其中,放任型与专制型家庭的幼儿侵犯行为最多,溺爱型家庭次之,民主型家庭最少。(二)、家庭的情绪氛围在家庭访问中了解到,情绪氛围为一般的占调查对象的45%,情绪氛围为平等宽松的占30%,经常冲突的占15%,充满矛盾的占10%,家庭的情绪氛围影响幼儿的侵犯倾向。(三)、家庭环境在家访中了解到,幼儿家庭以三代同堂居多,独生子女与四代同堂的呈常态分布。据发现,家庭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侵犯倾向。在观察记录中发现,3

4、岁儿童以争夺玩具为主产生的侵犯行为为主,4岁儿童的身体攻击达到高峰,5岁儿童的侵犯行为逐渐减少。二、结果分析与讨论(一)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制止侵犯行为的关键。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农村的儿童家庭中,家庭的人际关系较复杂,不同身份的家庭成员采用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易使教育效果产生抵触或抵消,使幼儿无所适从。综合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与访问法发现:民主型家庭的幼儿侵犯行为相对较少,幼儿容易与人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家长与幼儿既是长者、又是朋友,关系和谐。专制型家庭的幼儿较为霸道,我行我素,

5、幼儿间易发生冲突,以采取武力解决问题的居多,家长与幼儿有明显的代沟,是绝对服从的关系,是“以家长为中心”的权威式家庭。放任型家庭的幼儿较任性、顽皮,幼儿的规则意识较差,幼儿以侵犯他人的居多,放任型的父母不约束儿童的攻击行为,实际上使得这种行为合法化,同时没有为儿童提供控制侵犯冲动的机会,当侵犯行为到了不可容忍地地步是才给惩罚,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溺爱型家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凡事达不到,易撒娇、耍赖,往往认为别人应让着我,以争执玩具、材料发生的侵犯行为较多,家长凡事“以幼儿为中心”,尽量满足幼儿的需

6、要,做事没原则。(二)家庭环境对儿童侵犯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武断地运用权力,冷淡、拒绝的父母经常允许儿童表达侵犯性行为,所以更能培养出敌意的、攻击性的儿童。父母的冷淡、拒绝使儿童情感受挫折,并为儿童树立了一个对他人漠不关心的榜样。目前,农村儿童大多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家长的整体文化素养不高,周边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父母、婆媳、妯娌、邻居间时常会产生纠纷。现在的家庭普遍存在:家长对侵犯行为不够重视,认为孩子

7、还小,争执是难免的,大了就会好;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被人侵犯是弱者的表现,让孩子用武力去解决;有的孩子被人侵犯时,家长当场骂别人的孩子……父母对纠纷解决所采取的简单、粗暴的方式,容易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负强化的作用,对儿童侵犯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三)家庭的情绪氛围影响儿童的侵犯倾向。来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家庭的儿童常有情绪方面的困扰和大量的行为问题,包括侵犯行为。家庭的情绪氛围是一块孕育侵犯行为的土壤,家庭中的影响流是多向性的,儿童自身的特点也影响到父母的态度和育儿实践。常常侵犯他人的儿童父母常被别人

8、的告状弄得焦头烂耳,经常被别人侵犯的儿童家长很恼火,往往用不正确的方法教幼儿还击,农村家长对儿童常采取“不听则打、则骂”的简单方式,易使儿童形成以同样方式对待他人的态度,形成恶性循序。有的农村家长对自己的情绪缺乏理性的控制:高兴时就与幼儿说理,心情不好时就容易打骂幼儿。因此父母要有充分的耐心,以说服、正面教育为主,为儿童树立榜样,减少家庭冲突,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与关注。(四)、侵犯行为的发展除了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也存在着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男孩不仅比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