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浅谈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浅谈

ID:9677494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5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浅谈_第1页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浅谈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浅谈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浅谈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中药治疗效果认可,大批量中药制剂涌向临床,在方便患者用药同时,也提高了临床对中药制剂的使用率,但中药制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也呈现明显增高趋势,其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临床医生关注[1]。为了提高中药制剂临床疗效及降低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本文选取采用中药制剂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症状127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引发不良反应因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采用中

2、药制剂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症状患者127例,其中:男79例,女48例;年龄在681岁,平均年龄为52.3±11.5岁。  1.2方法  将12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出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方式、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及累及器官等。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的稳定率与有效率比较行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统计分析检验采取双假设检验,检验水准取a=0.05,即:当P<0.05时被认定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及累及器官:第一,皮肤症状有

3、:皮疹、荨麻疹、瘙痒、局部红肿、多形性红斑等。本组病例出现皮肤症状91例,构成比为71.7%。第二,消化系统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部不适、食欲减退等。本组病例出现消化系统症状20例,构成比为15.7%。第三,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嗜睡、烦躁、意识障碍等。本组病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15例,构成比为11.8%。第四,本文由.L.收集整理循环系统症状有:心悸、心慌、胸闷、血压异常等。本组病例出现循环系统症状9例,构成比为7.1%。第五,呼吸系统症状有:呼吸困难、气短等。本组病例出现呼吸症状3例,构成比为2.4%。第六,泌尿系统症状

4、有:血尿。本组病例出现泌尿系统症状1例,构成比为0.8%。第七,全身性反应有:寒战、发热、乏力、全身出汗等。本组病例出现全身性反应症状16例,构成比为12.6%。第八,血管反应有:血管疼痛、红肿。本组病例出现血管反应症状4例,构成比为3.1%。  2.2年龄分布比较:≤20岁患者21例,构成比为16.5%;21-50岁患者39例,构成比为30.7%;>50岁患者67例,构成比为52.8%。年龄超过50岁患者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  2.3中药制剂剂型方面比较: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剂型P&l

5、t;0.05,详见表一。  3讨论  安全、有效、可控、稳定是药品四大要素[2]。近些年来,随着中药剂型多样化以及中药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中药引发不良反应报道也日渐增多,其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也给患者治疗安全带来隐患。  从统计结果1看:中药制剂所引发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较广泛,并呈多样性。除造成皮肤损伤外,还常累及消化、神经、循环系统等。  从统计结果2看:年龄超过50岁患者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原因为[3]:老年患者基础性疾病较多,且用药概率大,加之各器官功能减退,致使机体对药物代谢与排泄功能降低,所以老年患者在用药时应加强监测,谨

6、慎用药,以降低对机体产生损害。  从统计结果3看,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剂型,原因为[4]:中药制剂内所含药物成份较复杂,对于大分子物质或非定量成分较难分离,其可刺激机体出现免疫排斥性反应,另外,传统观点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因此部分医生在给予患者应用中药制剂治疗时常常忽略安全监测,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预防性措施:第一,加强中药制剂生产质量规范管理认证,以保证中药制剂生产质量。第二,临床应用中药制剂治疗时,应遵循能够口服治疗时不采用静脉用药原则[5],在应用药物治疗前,应确定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特别对于老年患者更

7、应谨慎用药,并且患者用药期间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若有过敏性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予及时处理。第三,合理应用注射类中药制剂,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若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同时应用时,应先静脉滴注中药制剂,以便在发生不良反应症状时易于鉴别。第四,加强中药制剂监测工作,对于易发生不良反应中药制剂相关部门应及时发生预警提示,以保障临床使用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较广泛,临床只有在坚持合理用药原则上,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才可达到降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目的,以确保患者用药治疗安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