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大国的公民社会理想和契机

“网民”大国的公民社会理想和契机

ID:9683289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网民”大国的公民社会理想和契机_第1页
“网民”大国的公民社会理想和契机_第2页
“网民”大国的公民社会理想和契机_第3页
资源描述:

《“网民”大国的公民社会理想和契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民”大国的公民社会理想和契机  新闻跟帖、BBS、聊天室、即时通讯工具(、MSN等)、博客播客、个人网站……每一种形式都是网民表达自己观点和情绪的渠道,总之,只要你有本事,你就能成为“意见领袖”。  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各家网络媒体都在网民互动上做足了功课,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两会有我”、新华网的“民意直达”,商业门户网站中腾讯网的“百万建言大征集”、网易“我和总理唠家常”等,都为网民对政治诉求以及社会意见的表达提供了平台。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新华网、腾讯网几家联合推出的“我有问题问总理”更是主题鲜明,其征集导语中提到:“你是否想过自己的声音能被总理听到,自己的提议能被总理关注?那就在今天

2、吧,通过我们的平台,敲下你的建言。你的问题一旦被选中,将走进人民大会堂,通过央视话筒,提交给总理。”  2003年,新华社首次披露中央高层领导对网络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非典时期视察广东时,对一位参与防治非典的一线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而温家宝总理视察北大抗非典工作时说:“我在网上看到同学们在留言中表达了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非典的决心,令人感动。”“总书记、总理也上网”,一时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  “网络舆论成‘公开的内参’,民意汇入中南海”①,网络的“舆论场”作用,已经日益受到中南海高层的重视和肯定,除了高层领导亲自上网了解民意外,中央和国务院设有专门机构从网上搜集重

3、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公开的内参”。  事实上,和总理对话只是当今政府施政的一个缩影,真正的背景是网络在中国的急剧扩张,以及施政者对网络前所未有的重视。从深圳前市长于幼军对话著名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我为伊狂”,到宿迁官员网上整体开博;从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网上拜年,到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公开欢迎网友“拍砖”,都无不映衬出中国政治文明向网络的延展,也从另外角度说明了网络为中国官员提供了一个了解民意、问计于民的重要途径。    网上民意,让政治文明建设加速前进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盛行之初,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就预言:“这场信息技术的革命

4、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②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截至今日,互联网在中国走过了14个年头,近1/6的中国人成为“网民”③,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网民”大国。试想,如果通过网络解决了1/6中国人的直接参政议政的问题,那么当“全民皆网”的时候,中国政治领域将实现高度文明。网络真的能使网民直接参政议政吗?尽管现在还不是,但是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和希望。  回顾一下网络在中国政治文明中所做出的贡献,就不难看出其存在的潜能和力量有多巨大:  2002年,北京大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暴露出高校教育道德缺失,并引发了素质教育的一次空前大争论;  2003年,网络“大虾”们对“孙志刚

5、案”的激烈争辩,最终废除了实施21年之久的《城市流浪人员乞讨收容遣送办法》,许多地方取消“暂住证”;  2003年底2004年初,“黑龙江宝马撞人案”的网上论战,也让社会重新进行“富人偏见”的大思索;  2005年,湖北佘祥林“杀妻”冤案,网络舆论推动最终促成“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  2007年是网上民意最为活跃的一年,“最牛钉子户”、“厦门PX事件”、“黑砖窑”、“华南虎”,每个事件中,网民都是事件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  “互联网一小步,政府改革一大步”④——在中国政府网开通时,中国政府网负责人周锡生如是总结。这句哲理意味颇深的话语,也从另一个侧面点出了网民意见与政府改革之间

6、的潜在联系。数百年来,传统媒体一直在努力追求对政治民主的监督功能,而新兴的网络已经开始显示它不同寻常的政治文明推进器的潜质。  国务院新闻办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言论发达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鲜明特色,中国拥有130万个论坛,规模为世界之最……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民众自由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是十分重要的话语平台。⑤  网络民意,成本低、有价值、人人平等    政治文明是政治发展的综合反映,只有社会上多数人的行为都具有合理性时,才能构成一种文明。对于任何一种制度“形式”,其文明程度有三个主要的衡量标准:效用、成本、公平。⑥网络具备促进和完善这三个标准的条件和优势,中国网民坐拥7800万台电脑,

7、他们只需一根网线便可参与意见讨论,并天然拥有“ID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事实上,每一个国内外重大事件,都会引起网络中的强烈反响和激烈辩论。知名学者陈卫星认为:“互联网已经成为民间公开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⑦现实中也是这样,要观察网民舆论主要可看两种渠道:首先是新闻网站的新闻跟帖,这是因事而设,且发帖匿名,因此成为民意的主要表达场所,但相对来说,情绪表达多于理性参与;以强国论坛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