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监测点人间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3个监测点人间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ID:9690793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5

3个监测点人间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_第1页
3个监测点人间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3个监测点人间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个监测点人间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点与调查对象  选择市区某乳品企业、独山县及乌当区为调查点,以从事奶牛饲养、乳制品加工及屠宰场的职业人群为调查对象。  1.2调查内容  按事先拟定的布鲁杆菌病调查方案,询问单位基本情况、畜牧业生产状况、人间与畜间疫情。采用问答方式,调查从业人员一般情况,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和个人防护情况;采肘部静脉血液3ml,分离血清检测布鲁杆菌抗体。  1.3监测标准和方法  按照全国布鲁杆菌病监测方案[3]的要求,制定布鲁杆菌病监测方案。实验方法、判

2、定标准和工作质量要求按《布鲁杆菌防治手册》[4]进行。先做血液样品血凝平板试验,阳性者再做试管凝集试验,判定标准根据GB159881995。血凝平板凝集试验:用等量的血清和抗原0.03ml放在白色玻璃板上,用牙签使血清与抗原混合均匀,每份血清换一根牙签;每批抗原需做抗原对照,取0.03ml抗原与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反应板上充分混合后5min,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时判定为阳性。所用S型虎红抗原及标准布鲁杆菌阴性、阳性血清均在有效期内,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布鲁杆菌病室提供。  2结果  2.1布鲁杆

3、菌病血清学检出情况  3个监测点共检测从业人员681人,其中男358人,女323人,男女比例为1.11∶1,年龄14~69岁,工龄1~43年。共获取681份血清标本,血凝集平板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继续做试管凝集试验。  2.2从业人员对布鲁杆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被调查者681名中,仅216人对布鲁杆菌病知识知晓,知晓率占31.76%。  急性布鲁杆菌病起病急,患者多有高热、关节痛,伴消瘦、乏力,患者不仅有骨、关节损伤,还伴有肝脏、心脏、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脏器的损害,患者劳动能力丧失。布鲁杆菌病的病原体主要是

4、饮用病畜的生奶而感染人类的,在预防措施上主要是对生奶进行加热灭菌;另一种感染人类的方式是接触和处理病畜的死产胎或胎盘,当患病牲畜发生死产或早产时,其排泄物、胎牛及胎盘内均含有大量的布鲁杆菌,因此,用手触摸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布鲁杆菌主要通过食入、接触、吸入、输入传染给人,因此,防护服的正确使用和死畜的处理、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显得十分重要。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对布鲁杆菌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布鲁杆菌病防治体系,注重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技术水平;(2)重点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使

5、从业人员普遍掌握防治知识,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增加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消除传染源,畜间综合防疫措施仍是布鲁杆菌病防治的有效措施,要确保“检疫、免疫和淘汰病畜”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6]。【参考文献】  [1]姬凤阳,任斌强,李国栋,等.建国以来延安市布鲁氏菌病防治回顾[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3):274.  [2]张士义.中国布鲁氏菌病测标准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6(11):215-216.  [3]江森林,赵永利,张士义,等.布氏菌病全国重点监测点1990-2001年监

6、测结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2(5):285-286.  [4]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45.  [5]江森林.我国布鲁氏菌病近况及加强防治建议[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7(12):93-95.  [6]张士义,张桂珍.我国90年代布鲁氏菌病疫情态势及今后对策[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0(4):284-28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