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公共财政的民生情结

简析公共财政的民生情结

ID:9703424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5

简析公共财政的民生情结_第1页
简析公共财政的民生情结_第2页
简析公共财政的民生情结_第3页
简析公共财政的民生情结_第4页
简析公共财政的民生情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公共财政的民生情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析公共财政的民生情结公共财政的民生情结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公共财政的民生情结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民生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对于中国的公共财政而言,2012年又将是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一年,中国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而在整个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的比重也将继续拉升。有增就要有减,财政部门“分蛋糕”更需要科学理念和坚定决心。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养老制度改革,成为了最显著的民生建设。也正是在近些年,公共财政沿着全力支持中国社保体制建立和医疗体制改革的道路,加大了一系列政策创新,渐次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推手,财政的杠杆效应日

2、益显现。财政政策和制度创新成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王军曾在其著作《中国转型期公共财政》中提到,财政转型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必定要求,但也会有一些“或然性”。正是在服务服从于主题、主线和保障民生的大局之下,在应对和转变一些“或然性”的过程之中,中国走出了一条公共财政发展之路,形成了浓浓的民生情结。王军在7月24日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说:“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突出公共性、弥补市场失灵。”  作为与欧美国家有发展阶段和水平等显著差异的中国,特别是低收入群众较大和未富先老等理由,给公共财政的民生投入带来了巨大挑战,“十口之家”与“两口之家”的不同是,在财政进行大规模投入之后,民众的

3、感知未必那么明显。中国的公共财政正在财政转型和民众感知的平衡中探索和前行。  王军说,对中国财政而言,做大蛋糕是前提,而分好蛋糕是关键。如果不能实现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蛋糕越大反而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理由。拉美一些国家在上世纪60、70年代曾取得较快发展,但却因分配领域理由突出,后来就陷入经济停滞、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的“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应当竭力防止之。  “公共财政”的民生辩证  如何让民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财政投入是一个重要的现实指标。  2011年,中央财政中直接和密切相关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7.5%。王军对此有着自己的认识:“我们的国家富了,老百姓需要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既

4、要避开走进福利陷阱,更要在当下避开掉入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陷阱”。  《财经国家周刊》:提到“财政”这个词的时候,国外习惯的说法是和“公共”并列,能否谈一谈你对公共财政的理解?  王军: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财政部开始积极探索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财政运转机制尽管形式各异,侧重点多样,但其基本模式是相似的。理论界通常把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转模式称为“公共财政”。  对于公共财政,我的理解是:财政的职能和作用方式要突出法治性、公共性、弥补市场失

5、灵。法治性,即政府的一切收支活动都要纳入法治框架内,严格按照法律规范执行,切实做到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公共性,即公共财政主要是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公共利益。弥补市场失灵,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运用“有形的手”,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处理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东部与中西部、投资与消费等方面的关系,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财经国家周刊》:财政部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但社会上也有观点认为目前财政对民生领域特别是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并且举出一些国家的数据作比

6、较,对此你怎么看?  王军:2011年,全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达到38108亿元,增长30.3%;用在农林水利、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合计35629亿元。以上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7.5%。另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财政共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38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4966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0.1%和35.6%,均高于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增长比例。  一些人觉得财政对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还不够,人均保障水平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7、理由:  口径方面的差异。比如,我国公布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不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缴费收入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而在OECD、IMF等国际组织公布的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则将其包括在内。按照可比口径,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将明显提高。  所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和城乡公共设施体系已比较健全,可以集中更多的财力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方面。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加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