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

ID:9705505

大小:6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5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_第1页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_第2页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_第3页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_第4页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政治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应对和解答发展中理由。在此过程中,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从人民主体、社会经济与政治文明及依法治国层面的解读,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全面发展;政治哲学;社【摘要】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2、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应对和解答发展中理由。在此过程中,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从人民主体、社会经济与政治文明及依法治国层面的解读,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全面发展;政治哲学;社会主义本质论  【简介】王家忠,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海南海口571158  1004—4434(2013)03—0058—06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蕴含着从政治关系审视社会主义经济,揭示了当代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的规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

3、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体性进程,本文从政治哲学的层面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作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人民主体价值分析  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政治主体及其政治关系的本质是邓小平分析社会主义理由的出发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所在。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探索,始终关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理由。自觉地意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面对着新的课题,“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展生产力

4、”、“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共同富裕”等论述贯穿于他的改革开放思想全过程。“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他更进一步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应该说,邓小平不仅是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事实。更把握了这一经济事实所蕴含的内在的深刻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主体和政治事实的价值分析,从而对社会主义客观存在的政治事实作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解答。“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

5、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社会主义客观存在的政治事实与政治主体看作是历史的和发展的统一。  邓小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地位的内生性和自觉性,仰赖于生产力的解放和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理想是实现“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即从实现“政治解放”到实现“社会解放”。这是因为,“以往的一切统治阶级,对被统治的人民群众而言,都只是区区少数,”只有依靠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解放”。邓小平对马克思的“社会解放”赋予时代性的解答。他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6、阶段的国情出发,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出路。对发展生产力论述都是围绕“根本表现”、“首要表现”、“归根到底”和“最根本任务”展开,作为衡量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质标准。“社会主义一定要体现出优越于资本主义。……标志就是发展生产力和提高改善人民生活的速度。”并从发展生产力的速度和质量作为界定的动态标准,“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他更是从中国特色社

7、会主义的人民主体政治利益层面阐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指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就是要“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强调“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宪法有密切的联系,”把发展生产力与政治体制改革联系起来,“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他认为,体制改革和创新既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群众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真正作用的政治利益关系与政治价值的统一,更是社会主义政治关系的创新,体现人民群众政治权利及其政治权利行使的政治关系与人的社会解放,“切实保障工人农

8、民个人的民主权利,”“把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邓小平从发展生产力角度阐述人民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