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

ID:9708692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5

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_第1页
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_第2页
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_第3页
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_第4页
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论文摘要:办学定位是高校发展进程中始终不能回避的一个带有长期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处于一种定位失当状态,致使高校办学模式单一,特色不明显,发展缓慢。文章在此基础上,尝试引入经贸领域广泛倡导的比较优势理论来探讨高校办学定位问题,为高校办学准确定位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办学定位;比较优势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23所,其中,普通

2、高等学校2358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成人高等学校365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12所,高职(专科)院校1246所,中国已具有世界最为庞大的教育规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越大则竞争越激烈,高校之间在“生源”、“师资”、“经费”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已成为一种普遍规律。在当前纷繁复杂、群雄逐鹿的时代背景下,各高校要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必须首先解决自身在发展中始终不能回避更不应该漠视的基础性和方向性问题,即高校办学定位问题。高校只有在学校运营的重要方面做出角色的合理定位,才能保证学校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内在的协调统一,才能保证

3、高等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在类型、层次、规模、特色及服务范围等方面难以准确定位。距今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大发展,又使很多高校失去了理智,忽视了原本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盲目追求“高、大、全”,致使高校同质化、劣质化现象严重。优势是高校办学准确定位的基石,高校应挖掘、培育并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并基于自己的优势确定其在社会服务面向、学校类型和层次、人才培养及规模和特色方面的名位(角色)。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从优势的挖掘和建设上对各高校办学定位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二、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启

4、示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源于大卫·李嘉图对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批判。亚当·斯密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双方都可以利用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去换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从而彼此获利。而李嘉图则认为如果某国两种产品的绝对成本都比乙国高或低,但只要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在两国存在差异,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两个国家都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利。由此,他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真实原因在于成本的相对差异,而不在于成本的绝对差异。比较成本理论虽然突破了斯密理论的局限性,但他只分析了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5、的依据,却未能揭示出比较优势的以及国际贸易形成和发展的根源。继比较成本理论之后,瑞典经济学家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学说,他认为影响商品成本高低的是本国既有生产资源的相对丰裕度,并进一步指出资源丰裕度是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从而解决了斯密理论未能揭示出比较优势的基础性问题,理论上的突破也标志着比较优势理论最终的形成。二战以后,国际贸易的实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理论实难解释诸如“里昂惕夫之谜”、比较优势陷阱及产业内贸易等现象,这使得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力受到挑战,从而出现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需求相似理论、技术差距论及竞争优势理论

6、等相关理论。无论这些理论如何演变,本质上它们还属于比较优势理论,因为它们还是以比较优势来说明贸易产生的原因。  实际上,比较优势理论不仅适合贸易分析,对一切运用稀缺资源从事生产的经济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比较优势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不同国家经济之间,对于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区域发展、经济实体发展也同样适用。高校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比较优势理论有其应用的可行性。首先,教育是第三产业,高等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服务,是为学生(客户)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就意味着高校间在师资、生源及经费等方面必然存在激烈

7、的争夺,高校如果没有其优势和特色,提供不了优质的教育服务,必然会在竞争中惨遭淘汰;其次,教育是一项昂贵的,需要耗费巨大资源的事业,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供给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校间资源的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第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开放化已成为时代的潮流,高校间的竞争已从国内竞争演变成国际间的竞争,高校的发展形势更为严峻。要在复杂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各高校必须在深入分析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以及学校的生存环境基础上科学定位,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高校办学定位的思

8、考  1.有所为,有所不为  经济结构多元化,社会成员个性化,教育需求多样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这种社会特征给我国高校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机遇就是各高校在发展目标上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挑战则是在充满诱惑的社会现实中高校能否坚守自己的价值追求,能否舍得放弃一些有利益但自己并不擅长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