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创新过程的再认识

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创新过程的再认识

ID:9710770

大小:6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05

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创新过程的再认识_第1页
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创新过程的再认识_第2页
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创新过程的再认识_第3页
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创新过程的再认识_第4页
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创新过程的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创新过程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创新过程的再认识[摘要]知识创新过程SECI模型只是对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客体演变运动的轨迹进行描述,而缺乏对组织和个人这一知识创新主体的分析。同时,作为SECI模型的补充,“Ba”理论中过分强调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创新过程分割地对应于不同阶段。本文按照不同等级和等级对知识的划分,结合单环学习、双环学习与再学习的知识创新的一般过程,对SECI模型和“Ba”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联盟知识创新的过程。  [关键词]知识创新;SECI模型;“Ba”理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Hamel

2、,1991)。通过联盟来学习和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知识,快速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主要原因。企业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形式来实现知识在企业间的转移与创新,这种转移与创新比仅靠企业自身创造知识更经济有效(simonin,1997;PoppoZenger,1998)。知识转移只是联盟合作的初级阶段,在知识转移得到充分实现后,联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知识创新可能带来持续的新增收益,对于联盟整体和联盟各方显得更为重要。创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Beeker和Murphy(1992)将知识生产的累积效果引入劳动分工与经济

3、增长的分析之中,提出了知识联盟的概念。知识联盟是指企业在实现创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为共享组织的技术和能力、促进知识流动和创新知识而与其他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组织之间通过契约或股权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有机组织(Patricia,2002)。作为战略联盟的一种实现形式,它是联盟发展的高级阶段,从知识的角度分析了联盟的动机和内容。广义而言,知识联盟是企业与企业或其他机构通过不同的结盟方式,进行知识的转移和知识的创新(陈菲琼,2003),其目标是分享对方知识和创新知识。  国内外对知识联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知识本质、知识转移等相关问题的探讨,而对于知识创新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Non

4、akaTakeuchi(1995)开创性地对于知识创造过程提出了SECI模型,在其后续研究中又对企业如何创造组织环境促进知识创新的“Ba”理论(Nonaka,1998、Nonakaect,2000)进行了探讨。尽管刘刚(2005)、迈诺尔夫(H001)、党兴华,李莉(2006)等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知识创新,但这些研究都是以SECI模型为共同的理论基石,尽管SECI模型和“Ba”理论都能够较好地解释组织内部与组织之间的知识创新过程,但该模型只是从知识客体的角度提出了一个笼统的知识创新过程的分析模型,没有对个人与组织之间相对独立的知识如何整合而创新出新知识过程给出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从知识

5、转移、知识传递到知识创造才是知识联盟发展的高级阶段。因而,对SECI模型和“Ba”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探究知识联盟中知识创造过程的细节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知识联盟的SECI模型    1 SECI模型和“Ba”理论。根据编码程度可以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NonakaTakeucM,1995)。隐性知识由难以表达的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诀窍组成,具有高度个体化和难以编码的特征,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表达和衡量价值。而显性知识则能够以编码的形式表达,便于传递、交流与分享。知识的创造通常会有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rnaliz

6、ation)、组合化(bination)、内在化(Intemalization)四种不同的模式,使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互作用与转换,同时在不断地类似螺旋状反复进行的过程中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社会化是通过分享经验把模糊知识汇聚到一起的过程,是一个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通过共享经历、交流经验、讨论想法和见解等社会化的手段,隐性知识得以交流。社会化的典型例子就是学徒制。外在化是指将隐性知识清晰地表达成显性知识的过程,是知识创新的关键。通过隐喻、类比和模型等方式,将隐性知识用明晰的概念和语言表达出来。组合化是指将分散的显性知识组合成清晰的显性知识系统。它是通过各种媒体(文件、会议、会谈

7、或电子交流)进行交换和组合。内在化是指显性知识内化为个人隐性知识的过程。通过内在化,已经创造的显性知识在组织内部被员工吸收、消化并升华为自己的隐性知识,使得个人和组织的知识在质和量上得到了螺旋提升,然后进入下一轮的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过程,引发知识创造的新一轮螺旋上升。知识的创新是从个人层面开始,经过四种转化模式在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组织间等层面上得以转化和明晰,所以,是一种动态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具体过程见图1。   由于知识的创造是在一定的情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