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红色精神百年史

简析红色精神百年史

ID:9721194

大小:67.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5-06

简析红色精神百年史_第1页
简析红色精神百年史_第2页
简析红色精神百年史_第3页
简析红色精神百年史_第4页
简析红色精神百年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红色精神百年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析红色精神百年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674从陈独秀和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在长沙筹备新民学会起,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救国救民道路的寻求,开始了真理的探索。这种寻求与探索,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得出了结论走俄国人的路,[2]674为中国的革命找到了方向。这种寻求与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发动作了舆论准备,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时期的寻求与探索,是共

2、产党人熔铸精神体系的开端。共产党人精神体系的各种精神,称之为红色精神。红色精神名称的由自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他把帝国主义及国内买办势力统治的区域称为白色区域,把代表各买办势力的地方政权称为白色政权,而把共产党领导的区域称为红色区域,把红色区域内的工农武装政权称为红色政权。红色是鲜血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红色也是共产党旗帜的颜色,是革命的象征、先进性的象征。于是,人们就把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称为红色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党和红军的日益壮大,以及革

3、命形势的发展孕育了十种红色精神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第二阶段是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2]348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划分,我们认为,五四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孕育形成的红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对中国的争夺愈演愈烈。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北洋政府腐败无能,种种卖国行径,使中国逐渐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救亡图存成为中国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爱国学生的自觉行动。1915年

4、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他以《新青年》为阵地,从事旨在唤起多数国民之自觉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引导青年接受民主思想,脱离封建文化思想的束缚,因而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打倒孔家店的思想革命;二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针对康有为等人掀起的尊孔思潮和袁世凯大搞尊孔活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写了一系列文章,给予了严厉的批判。李大钊以进化论为武器,对孔教进行了批判;陈独秀把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教斗争,引向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结合起来。他反复论证了旧礼教、旧道德与民主政治是完全对立

5、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为中国伟大的历史转折五四运动的到来,作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发动。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五四新文化运动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鲜明的爱国、救亡、反帝的特点。1919年5月4日的天安门集会、东交民巷请愿、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的一系列行动,形成了五四运动的高潮。到1919年6月,上海各界人民发起了声援北京学生的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罢工工人约六七万人。随后,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

6、,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举行罢市。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扩展到二十多个省区、一百多个城市。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的范围,成了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李大钊早在五四的前一年起,就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三篇重要文章,这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真正在中国开始传播。1918年12月,李大钊和陈独秀创办了《每周评论》,初步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重点宣传俄国、法国的革命和殖民地的民族革命。1919年4月,《每

7、周评论》发表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摘评。在1919年5月和11月《新青年》第6卷第5、6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正是在五四期间,由他主编的《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刊载了马克思、列宁等人传略,发表了介绍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论文和通讯。这些文章宣传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原理。五四运动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大学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和学者,

8、翻译、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陈独秀也在五四之后,写了大量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谈政治》《社会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他提出改造中国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观点,表明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5月,他和李达在上海组织了第一个公开的马克思主义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