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

简论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

ID:9722480

大小:74.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5-06

简论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_第1页
简论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_第2页
简论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_第3页
简论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_第4页
简论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唯物主义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本,正确地坚持了新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但是不可否认这种解读本身5[关键词]新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摘要]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在上个世纪相当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解决和回答的理由。传统的苏联教科书过分地强调了二者的同一与联系,

2、把新唯物主义看成是传统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高度发展,从而造成对新唯物主义理解的简单化,忽略了二者的本质差别。与苏联哲学教科书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片面地发挥了新唯物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的异质性,认为新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唯物主义的直接否定,从而否定了二者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认识新唯物主义与哲学唯物主义的关系不仅是今天我们理解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历史性之必要,而且也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新唯物主义的革命性本质。新唯物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新唯物主义不仅以哲学唯物主义为基础,而且还是在更高层面上对它的超越。这种超越性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哲学史上的第

3、一次伟大变革,也预示了新唯物主义对现实的伟大革命。  []A  []0257-2826(2009)03-0011-08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同历史上的唯物主义特别是近代的哲学唯物主义是一种什么关系?这在上个世纪的相当一段时间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与回答。以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界抽象化地强调了新唯物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的联系性与共同性,线性地把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看成是传统的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高度发展,从而忽略了两者的历史性的本质区别。与东方学者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侧重强调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哲学唯物

4、主义的差别,认为新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唯物主义的彻底否定,最终走向了对新唯物主义精神的牺牲和曲解的另一个极端,从而以另外一种非历史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马克思哲学与哲学唯物主义的关系。对于学术界的这种研究目前状况,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理论家的施米特曾中肯地论述到,唯物史观同哲学唯物主义的关系,马克思的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唯物主义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带有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同时也造成了新唯物主义原像

5、呈现的困难。与苏联教科书的认识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在试图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走向了理由的另一个极端。他们从批判的角度出发,完全否定了哲学唯物主义与新唯物主义的关系,从而抹杀了新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本质。无论是卢卡奇、柯尔施、霍克海姆、还是阿多诺、哈贝马斯,他们都没能给予这一理由一个正确的回答。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新唯物主义的研究方面带有片面性,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许多观点都是在深刻研究马克思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得来的。这些观点本身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新唯物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在这方面尤为突出的施米特似乎具有模范的

6、作用。他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以专门研究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为对象,以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为理论理由中介全面回答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哲学唯物主义的关系,比较清楚地回答了哲学唯物主义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关系。当然,由于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施米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独特性作用仍然缺少完整而准确的理解。    二、哲学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联系  尽管在新唯物主义的创建中马克思辩证地吸取和摈弃了各种各样流派的思想,但是从严格作用上讲,它的理论出发点却是哲学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不是空中楼阁,它的成长和发展是建立在哲学唯

7、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因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哲学唯物主义并不是根本对立的,从一定程度上说它们有着天然的联系。对此,施米特很正确地评价到,马克思从来没有放弃过唯物主义,“马克思也意识到,把自己的理论称之为‘唯物主义的’,这不只是吓唬资产阶级的一种不客气的迫不得已的修辞手段,而是这种理论在严格作用上终究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史的”。[1](P6)为了更清楚地阐释新唯物主义同哲学唯物主义的关系,施米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中并没有使用旧唯物主义这一概念,而是使用了哲学唯物主义即一般唯物主义的概念。施米特之所以这样做,从文章的全部语境来看,就是由于他认为哲学唯物

8、主义从一定作用上说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  首先,无论是哲学唯物主义还是新唯物主义都承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哲学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